賓利的創立者是W.O.Bentley兄弟,W.O.Bentley早年在英國頓開斯特車廠做學徒工,在此期間W.O.Bentley掌握了扎實的機械工程技能。1906年,一次400公里摩托車賽的冠軍,使W.O.Bentley與賽車運動結緣,并開始對汽車生產興趣。不久歐洲進入戰爭時期,歐戰中W.O.Bentley兄弟為皇家空軍研發了當時最優秀的BR2航空發動機。1919年,W.O.Bentley成功研發出第一臺產品級四缸凸輪軸發動機汽車,并于同年成立了賓利汽車公司。
賓利3.0是賓利成立之后所推出的第一款車型,它搭載了一臺3.0L發動機,最高功率達到了85馬力,極速可以輕易突破130km/h,毫無懸念的成為了當時量產車中的速度之王。這款車型對賓利而言具備相當重要的意義,它讓賓利嘗到了功成名就的滋味的同時也幫助賓利打破了當時絕大多數的耐久和速度記錄,并于1924年的勒芒大賽中擊敗勁敵布加迪奪得冠軍。
賓利Speed 6具有“Bentley Blue Train”的美名,這是因為1929、1930蟬聯勒芒冠軍的Woolf Barnato曾經駕駛著Speed 6車型與法國南部的特快列車進行過速度比拼,結果是Speed 6獲勝,由此Speed 6名聲大振。Speed 6車型擁有在當時看來非常澎湃的動力,最大功率達到180馬力,極速時可以達到148km/h。
1928年,賓利全系創下了408輛的優異銷售成績,于是賓利再接再厲,于1930年推出了賓利8.0車型,它搭載了一臺賓利8.0L發動機,極速達到了驚人的200km/h。
三十年代對于賓利而言是一個痛苦的時期,全球經濟危機之后,賓利深陷在了債務問題之中。以“做最好的跑車和賽車”為目標的賓利在汽車研發上都有著獨到的地方,產品銷售也做的風生水起,然而不健全的財務制度則使賓利不得不于1931年以12.5萬英鎊的價格出售給勞斯萊斯,成為勞斯萊斯旗下子品牌。賓利3.5就是第一款由賓利設計,勞斯萊斯生產的車型,這款車型帶有明顯的勞斯萊斯風格,然而造型時尚的賓利3.5卻在運動性能上進行了削弱,為了突出賓利的運動精神,在以后的時間里賓利還對它進行了4.5L發動機的升級。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戰爭的籠罩下,賓利發展的腳步也沒有停息。1939年同年,賓利發布了第二款由勞斯萊斯生產的賓利 Mark V型車款。這款勞斯萊斯風情的賓利汽車在戰爭年代也得到了富商們的喜愛,動力上提供3.5L和4.5L兩個版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賓利和勞斯萊斯各自獨立,成為了英國汽車市場上兩個獨立的大品牌。這一年賓利推出了戰后第一款賓利汽車——賓利 Mark VI。這款車型在市場上大獲成功,1952年時就達到了5200輛的銷售量,一舉成為賓利歷史上最熱銷的車型。同時在賓利 Mark VI的帶動下,戰后英國汽車市場也開始漸漸復蘇。
賓利 R Type是以賓利 Mark VI的繼任者的身份推出市場的,它采用了賓利4.6L直列六缸發動機,鑄鐵缸體、鋁合金缸蓋,在當時而言是非常先進的設計。傳動系統上采用的是四速手動變速箱,百公里加速時間13.1秒,最高時速163km/h。優異的性能使它成為了當時公認最快的四座汽車。
賓利Bentley S1與勞斯萊斯的Silver Cloud I相比,除了佩戴不同的車徽并采用了不同的散熱器外,這兩款車型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動力方面,兩款車是完全相同的,它們都搭載了F-head的4.9L直列六缸Crewe發動機并采用鍛鋼缸體及鋁合金的缸蓋。另外,兩款車型都將4速自動變速器作為標準配置并提供4速手動變速器的選配。制動系統兩款車都采用鼓式剎車系統。S1車型在1959、1962年還推出了升級改款車型S2和S3,對動力和外觀內飾進行了改動。
1965年,賓利推出了T系列的第一款車型T1。T系列在賓利產品序列中定位于S系列的繼任者,在造型設計上T1頗具勞斯萊斯Silver Shadow的影子,動力上搭載了6.2L八缸發動機和6.75L八缸發動機兩個動力版本。T1于1977年進行了升級,推出了T2車型,升級后的車型對轉向、空調、進氣隔柵等方面進行了改進,同年勞斯萊斯Silver ShadowII誕生。
賓利Mulsanne是賓利T系列的繼任車系,與1980年首次推出,一直到1992年才停止生產。賓利Mulsanne在動力上采用了6.75L勞斯萊斯V8發動機,1982年跟進推出了Turbo車型,在渦輪增壓器的助推下,賓利Mulsanne最大功率達到了298馬力,比普通版提升了50%,峰值扭矩為450Nm,最高時速217km/h。
時間進入90年代,隨著賓利在市場上的成功,勞斯萊斯開始加重對賓利的重視,并加強對賓利品牌的樹立。1991年賓利在勞斯萊斯的幫助下推出了頂級雙門轎跑車型賓利Continental R。它搭載6.75L渦輪增壓V8發動機,最大功率325馬力,峰值扭矩610Nm,匹配GM 4L80-E自動變速器,百公里加速僅需6.6秒,極速則能達到233km/h。值得另外一提的是,賓利Continental R是賓利并入勞斯萊斯以來首臺采用獨立平臺生產的車型,在賓利Continental R上,幾乎看不見勞斯萊斯的身影。
賓利Brooklands作為賓利Mulsanne的替代車型與1992年推出,動力搭載與賓利Mulsanne一樣,為6.75L勞斯萊斯V8發動機,并匹配4速自動變速箱。該車型直到1998年才正式停產。
賓利Azure的推出其實是賓利Continental的敞篷版,以賓利區別命名的傳統,賓利Azure被列為了一個單獨的車型。動力和設計上賓利Azure與賓利Continental略有區別,賓利Azure搭載了賓利6.75L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400馬力,峰值扭矩875Nm,匹配四速自動變速箱,百公里加速時間為6.1秒。相比于賓利Continental R,在性能上賓利Azure要略強一些。
90年末期,英國汽車工業陷入停滯的泥潭,眾多知名品牌接連倒閉。而被認為是英國汽車工業集大成者的勞斯萊斯和賓利,也未能逃脫此次厄運。1998年,寶馬成功收購勞斯萊斯,而賓利則成為大眾旗下一員。就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賓利推出了賓利Arnage車型,以作為賓利Turbo R車型的繼任者。這款裝備了6.75L雙渦輪增壓V8發動機的車型,造型上承襲了經典的賓利車型設計,車內配置更是兼顧了豪華與高科技。2002年贈送給伊莉莎白二世女皇的賓利State Limousine,就是以賓利Arnage為基礎所打造。
在進駐大眾之后,賓利開始不再推出全新的車系,而是講精力集中在了Continental、Arnage以及Mulsanne的各類車型的改進與推出上。在這一時期,賓利推出了Continental GT、Continental Flying Spur、Continental Supersport、全新的賓利Mulsanne、復產的賓利Azure以及全新的賓利Arnag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