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取自拉丁文Gran Turismo,英文意為Grand Touring(長途旅行車)。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汽車普遍無法勝任長途旅行的工作,機械可靠程度非常低。由此,出現了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大馬力跑車,被稱為GT。所以,人類汽車歷史上只要是能被稱為GT的車型,必不是流俗之輩。
R取自Racing Sport,即賽車運動。能夠在專業賽道上飛馳的汽車,必是汽車中的精華。GT-R就將這些元素結合起來,力求成為一部功能全面而且強大的跑車。GT-R系列一直以SKYLINE(天際線)房車高性能版本為依托,幾乎每一代車型都擁有輝煌歷史。
第一代GT-R曾于1969年至1972年間創下50場賽事不敗記錄,一時在全球引起瘋狂追逐,成為性能車迷心目中的“戰神”,成為日本國寶級跑車。1989年8月,新一代R32 成為GT-R系列車中性能取向最純粹的版本,在日本取得29場連勝,奪得“無敵戰神”及“公路之王”美譽,成為GT-R系列車型中最暢銷車型。動漫《頭文字D》中的中里毅和北條凜駕駛的就是這款車型。
1995年,第四代R33 GT-R誕生,很快便在紐博格林北環賽道取得比R32快21秒的好成績。而Nismo改款的400R更是成為了當時合法上路最快的日系街車。1998年,日產成功斬獲JGTC車隊車手雙冠軍。
2007年,第六代R35 GT-R王者歸來。該車相比于歐系超跑,擁有極高性價比,相對于美系超跑又擁有極高親和度。而其賽道性能更是可以和兩倍以上價格的歐洲超跑相媲美——甚至做得更好。2010年,改款第六代R35 GT-R問世。
2010款日產R35 GT-R搭載3.8升雙渦輪增壓V6發動機,采用四輪全驅模式,最大輸出功率485馬力。若配合動力套件,動能可以迅速飆升到800馬力,峰值扭矩612牛-米,百公里加速能夠沖擊3秒以內。
事實上,每一代GT-R都是“速度神器”——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同樣是。只要不過分“折磨”汽車,經久耐用的GT-R可以隨時為駕駛者提供超高速的精神享受。
因此,當《速度與激情6》被提上拍攝日程時,劇組道具人員腦海中立即浮現出2010款日產R35 GT-R。“對于R35來說,問題不是能否出現在影片中,而是應該出在影片哪里。”道具組負責人這樣稱贊GT-R。
劇組對該車進行了必要改裝。外形上,車門被更換為Seibon生產的Dry Carbon式,門檻同樣為Seibon生產的碳纖維式。車頂和巨型后翼則分別為AMS Performance性能部門和BenSopra打造,這些都使車重得到相應減輕。車體被工程師噴上藍青色涂料,在陽光下散發出熠熠光彩,耀眼奪目。
內飾上,整體簡潔、嚴肅、大氣,充滿商務氣息,幾乎沒有豪華之感。車門板和車內地毯等裝飾物都被省去,代之以毛氈、尼龍等門拉手。工程師還為汽車加入防滾架,把原車座椅更換為Sparco Circuit Racing賽車專用椅,方向盤也被更改為Sparco產品。此外,各種安全帶、保護繩等也充斥著車體內部,以確保演員在拍攝過程中的人身安全。
動力方面,發動機性能有所改進,最終可以迸發出高達850馬力的動能。變速箱方面,工程師保留了汽車原有的七級變速器。據駕駛該車的特技演員稱,該車雖經受了多次“變態”級別的操控,卻未影響到汽車的整體性能,實在出乎意料。
改裝后的GT-R的座椅很小,對于體重超標的人駕駛者來說,爬上座椅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且,坐在椅子上,防滾架會使空間更加擁擠。不過幸好,美國動作片主角都是清一色帥男,身材好得讓人流口水,小型座椅十分適合他們。
由于影片拍攝對汽車損害十分巨大,劇組一般都需要準備多輛道具車,以保證影片的順利拍攝。不過2010款日產GT-R卻是例外。鑒于該車的“兇殘暴力”,劇組只引進了一輛汽車。更令人驚異的是,在影片拍攝結束時,該車依然完好無損。這在所有道具車中極其罕見。
《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每部影片結尾時,會預留簡短情節,暗示下一部影片發展發向。在第六部中,2010款日產GT-R已經證明了它不會甘于只充當小角色。考慮到劇組已經確認將推出《速度與激情7》,車迷朋友們有足夠理由期待GT-R會在明年七月“戰神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