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讓
“從事創作工作應該沒有結束的一天。這輩子,我希望自己一直都是個創造者”,久石讓曾如是說。他的音樂像是是深谷中吹起的風,潮濕、空靈、滿腹新鮮草香。
在9月13日和15日,兩場以日本電影配樂大師久石讓音樂為主題的音樂會——“千與千尋——久石讓、宮崎駿動漫原聲視聽大型交響音樂會”和“菊次郎的夏天——久石讓鋼琴曲龍貓樂隊夢幻之旅演奏會”,已經分別在北京音樂廳和中山音樂堂上演。久石讓給中國觀眾帶來了久違而又熟悉的天籟之音。
?
說久石讓是一位音樂家,首先因為他是從生命本身出發,從心靈的道路上通往音樂,而不同于一般的音樂人,往往是通過技巧走向音樂。至于樂人無樂,唯靠音樂謀取名聲利益就更不用說了。是對音樂、對生命的虔誠培養了他的美感,所以音符的排列在他那里才變得那么親切,簡單卻饒有詩意充斥著生命的格式形態,叫人動容。
在他的作品中沒有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縱使他才氣逼人,每個音符都充滿了關愛之情,以平等、對話式的姿態存在。而作為當代的音樂大師,久石讓為人謙謹,在接受采訪時這位60歲的老者總是略顯羞澀,恭謙有禮,仔細斟酌每一個問題。他說,“我覺得我離真正的音樂家,相差甚遠。像對管弦樂,我應該有更好的了解,鋼琴也是。”作為本專業的鋼琴,世界公認的鋼琴大師,久石讓并不覺得自己對它了解足夠。音樂不是生命的派生物,更不是意識形態或其他外在于人的事物的仿制品,人生和藝術是合二為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