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你們放心,成龍不會做犯法的事,更不會做對不起民族的事。在此一并謝過大家的關心”。沸沸揚揚傳了一陣子,成龍終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成龍捐樓引發討論
將自己20年前購買的十棟安徽古建筑中的四棟,捐贈給新加坡一所高校的決定,讓很多人坐不住了。當成龍到當地查看,發現新加坡已做周詳考證和周邊環境設計,“幾乎有沖動想把其余那6幢也捐給他們”時,更多人坐不住了。
收藏品類繁多,成龍的博物館可謂無所不有
文物專家認為成龍收藏的有可能是文物,早些年因政府無力保護,對于一些應該列為文物保護的單位沒有進行收錄。成龍公布的資料中無法證實他的收藏是文物,來自何地也非常模糊,但將其捐獻給國外機構,是否也是在指責宮內文物保護部門對文物保護不力呢?事實上徽派古建筑一直存在流逝的問題,2003年,皖南休寧縣黃村的古民居“蔭馀堂”就被拆分,漂洋過海運至美國的埃塞克斯博物館內,消息當時震驚全國。巨額保護經費、集體土地上的古居民不能自由流轉,阻礙社會組織參與運作,最后是大部分古民居仍屬私人,古民居和相關文物在私人手中易受到破壞或流失。因此黃山市政府表示,如果成龍先生愿意將徽州古建筑捐獻回家,黃山愿意提供最好的地塊、技術最精湛的工匠和相關經費支持。
成龍此舉引發的討論意義深刻
成龍捐樓一事引發的思考是廣泛的,討論不應該只停留在是否存在“流失國寶”層面,對古建筑的認定和保護,對古文化的認知和傳承,都需要被一一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