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人物

知乎團隊:玄奘路上勤回頭

《智族GQ》五周年,一年一度記錄人物的浮沉和時代價值的變遷。2014GQ年度人物——年度創新團隊知乎。

《智族GQ》2014.08.29

AWARD

年度創新團隊

作為一家知識型公司,知乎團隊重新確立了知識和信息的價值,他們使優質信息送得更遠,更打破了中文互聯網世界“娛樂至死”的成見。

BIOGRAPHY

成立3年半,知乎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具活力與創造力的問答社區,聚集了數百萬科技、金融、法律、教育等行業的高價值人群,鼓勵他們書寫并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見解。2014年,知乎完成B輪融資。

周源的一個朋友最近回了趟老家——內蒙古某個草場,回來后告訴周源:我們那邊好多人都在用知乎。

周源是知乎的CEO。作為“001號員工”,他強調,這位朋友是個1989年出生的年輕人。“可能這事兒變成一個話題了。年輕人談論什么話題呢?酷的東西。我覺得,以知識為載體的年輕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在生活中正變成一件很酷的事情。”

2014年,周源終于學會了開車。同一年,知乎完成B輪融資。這個過程遠比知乎團隊想象中來得順遂。

知乎的壯大不斷印證了這一點。每天上午,當門戶網站開始推送消息時,活躍于知乎上的相關行業從業者和事件當事人,會很快撰寫出針對各色新聞的全面解讀和一手資料,從“銀行為什么會發生‘錢荒’?”到“粉塵爆炸是怎么回事?”再到“Chinajoy上各大游戲廠商的Showgirl對銷售有多大幫助?”包羅萬象。據周源介紹,知乎每日生成的新討論?“相當于6個門戶的(更新)量。”

這是周源創辦知乎之初“完全沒有想象到的”。從東南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后,這個貴陽人寫過程序,當過記者,感受過撲面而來的互聯網浪潮。最終他決定親身去驗證,去掀起浪花,“把自己變成讓事情發生的人。”第一個創業項目Meta搜索失敗了,但周源收獲了一支彼此相信的團隊——現在的知乎聯合創始人李申申和白潔,都是當年Meta的骨干成員。受到硅谷問答社區Quora的啟發,周源將第二次創業方向設定為中國版知識型問答社區,讓人們分享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時任創新工場投資經理的張亮、黃繼新隨之加入,為他找到啟動知乎的天使投資。

黃繼新曾經擔任搜狐財經頻道的主編,運營門戶網站的歷練鍛煉出他對敏感信息的控制意識,現在則體現為“知乎從沒被(相關部門)拔過線”。別以為這是個玩笑,那些自我審查不到位的UGC(User?Generated?Content,即用戶原創內容)網站常遭遇突然關停,最早的微博客平臺“飯否”就是前車之鑒。

起初,多數人皆以為知乎只是曇花一現——他們認為,中文互聯網社區娛樂化、灌水化的風氣大行其道,知乎這樣提倡“認真、專業、友善”的產品沒有生存空間,何況它還是一個Quora的山寨品,只會照抄界面,沒有自己的想法。不過,它卻成長,變得強大,在監管力量擠壓的罅隙中開辟天地,在敵意中贏得尊敬。

3年半前,當這個知識型問答社區上線時,不過有200多位用戶,8000個討論,話題多集中于互聯網領域。到今天,知乎已經擁有超過800萬用戶,200萬個討論,話題也延伸到金融、自然科學、社會、教育、法律、醫學、文化和生活等更廣闊的領域。

“在知乎上線之初,你是一個項目經理,而現在你得學會成為一名市長。”周源發現,網絡社區的營造和城市的形成有很多相似之處。他開始看簡·雅各布斯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這本書出版于53年前,是城市規劃領域最負盛名的著作。書中提到,如果人流的密度達到足夠高的程度,城市街道和地區就有可能生發豐富的多樣性。“但是你沒辦法去規劃這種生長,比如知乎,你先來10個互聯網的,再來20個金融業的,這就成了,不是這樣的,凡是這么做的都完了。”周源把“不以流量為目的”認作知乎的“天條”,“你不以得到流量為目的,就不會去搞一堆不知道從哪兒來的用戶,這跟社區發展其實是兩碼事。”

知乎對社區氛圍的重視也在衍生產品中一以貫之地延續了下去。2013年5月,知乎發布了新聞資訊類應用“知乎日報”,這款產品每天精選數十條高質量資訊,滿足知乎社區以外的用戶的手機閱讀需求。據黃繼新介紹,“不發布涉及中醫和轉基因的文章”是知乎日報日常運營規矩中的一條。“我們不說它對,也不說它錯,我們只是不碰它。”原因是這些是非話題太能“拉仇恨”,用戶常常無視文章內容而在評論中互相辯難、甚至上升為人身攻擊,而網絡掐架最易引起群體間的不快。

6月14日,知乎宣布已經完成由亞洲賽富領投的2200萬美元B輪融資。這個過程遠比知乎團隊想象中來得順遂。周源說,“我們覺得很難。”他和李申申、黃繼新過完年回來后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目標是在兩個季度內完成B輪融資,三個人分工明確:周源負責寫PPT和講,黃繼新負責聯絡有意向的投資人,李申申負責統計各種數據報表。結果異常順遂,去講的投資機構都答應投錢,講完第二天就出了合同,“條件給得非常寬松。”

周源對理想中投資人有清晰的預期:“他是耐心的,他相信知乎業務本事不是急功近利的,這很重要。”知乎在2014年接下來的時間里并不打算推出新產品,而是努力改進用戶感受不明顯的核心功能,比如提升Anti-Spam(反垃圾信息)的效率,優化問題排序的算法,以及更快響應用戶對違反社區規定行為的舉報。“拿城市打比方,知乎現在做的事,不是在城里招商引資,而是說城市去年新來了好多人,今年我們就把三環以內的下水道全部重修一遍,把所有的橋墩重新來一遍,在五環以外開始修防沙林帶,把霧霾問題解決解決……這些事情你不做,不會馬上有問題。你做了,又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它真的對城市長期發展有好的作用。”周源說。

不求速成,這四個字是周源和他的團隊2014年以來最大的長進。他不止一次地在采訪中提及,知乎是一個長跑。他希望知乎的團隊能夠耐心地服務于核心用戶,并不斷地健壯自己,這在中國互聯網越發急躁的大環境下更顯可貴。

“我覺得這是一種更加清晰的使命感。”周源說,“你以前說,其他事兒就這么著吧,我們就把這塊做了就成了。這個觀點有很大問題,近似于你在投機,整個團隊都認為我們只要在什么時間做了一個什么事兒就比較牛逼了。大家都想去做那種興奮到極致的事情,但是這種事情會透露出各種不成熟、各種急功近利、各種浮躁,怎么把這個東西從你身上消退下去?你永遠都得回頭想你的出發點是什么。”

他一直保存著首次創業失敗后張亮發給他的一條短信:“人并不是僅僅在尋求結果,如果只是為了尋求結果,人是很容易走捷徑的。在走捷徑的過程中,人很容易迷失真實,甚至連滿腔的熱忱也會逐漸喪失。我認為真正重要的是追求真實的意志。只要有了這種向真實前進的意志,即使這次失敗了,我們也終于會達到終點。”

采訪臨近結束時,周源對《智族》記者講起了一個故事:“玄奘之路”是一個面向商界人士的徒步訓練營,大家會重走當年玄奘西行時途經的一百多公里戈壁。事后來看,雖然大家都有GPS,但是多數參賽者走的都是“Z”字形。“大部分人走走走,突然間發現我左前方有一個人,說我靠,他在我前面,我得去追他,快追到了以后,又發現右前方有個人,然后又去追那個人,就一直在那兒來回走。……你一直在學別人,你也不知道往哪里走,所以你需要心里有一個羅盤。”

這個羅盤是什么呢?“初心不改,一路向前。”

?

CEO周源問答

你如何看待這個時代,是樂觀還是悲觀?

總體上樂觀。這個世界對于我來說像一個信號系統,噪音在增加,但是我還是可以很清晰地聽到信號在跳躍。

對當下中國最擔心的事情?

互聯網行業發展過快,也過于浮躁。比如說北京五道口的房子,只有程序員租得起,這不是一個合理的現象。

在你心目中,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3個人?

3個好難啊,說1個吧,埃隆·馬斯克。他面對所有創業者,展現了一種對個人夢想的還原。現在你去做一個軟件,做一個網站,已經體現不出你的夢想了,因為這個誰都可以做。但是這哥們兒說,行,地球差不多了,我們造火箭去探索外太空。

古往今來最欣賞的1個人?

黃家駒。他20歲時就以感召年輕人去維護世界和平的那種情懷去唱歌,我20歲時肯定做不到這個。

當下你最關注的問題是?

我挺關心“凈網行動”的。

除了身心健康,你現在最不能失去的是什么?

對內容的熱愛。

私人生活中,你最感享受的是什么?

去旅行,去一個新的目的地。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