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戰狼》以一匹黑馬的姿態火了。這部在之前并未引起廣泛關注的國產軍事戰爭片上映首日便拿下超過4000萬票房,3天破億,4天過兩億,在一片好評聲與點贊中院線排片持續給力,票房大賣。
吳京這次更是給人一種拼了的感覺,不論是春晚上的功夫預熱,還是綜藝節目、網絡營銷,一向低調的他竟變身“營銷達人”。影片上映后,連跑20多個城市,600多家影院做宣傳,吳京高喊著振奮人心的口號,激起了不少人心中的英雄情結。
《戰狼》上映了,在吳京41歲生日的前一天。集編劇、導演、制片、演員于一身的吳京終于“孤單”地做完了一個長達七年的夢。他說,拍完了,就已經成功了。的確,拍一部完全打上吳京標簽的電影他做到了,并且,他所拍攝的是一部在國內幾乎沒有任何作品可參照的動作戰爭類型片。
縱觀近幾年的大熒幕,國產片大多在走青春、文藝、喜劇的路線,在“長腿歐巴”、“小鮮肉”、“暖男”長盛不衰的娛樂圈,吳京早早地就陷入一種憂慮,他總覺得中國電影中的形象還有一種可能——硬漢。
2008年,拍完《狼牙》后,吳京去了汶川賑災,在那里他結識了一批軍人。他想到,美國有湯姆克魯斯、史泰龍、阿諾施瓦新格……而中國電影中就是少了這樣的一個形象——軍人,而這個形象又恰恰與他想要塑造與表現的硬漢、血性不謀而合。 于是,拍攝一部軍事題材電影的想法開始萌芽了。
為了感受跟軍隊如何溝通,學習飛機、坦克、槍械如何協調,給電影做準備,吳京開始了在特種部隊的18個月訓練。在這里,吳京交到一幫熱血的兄弟,他們都希望吳京能真正拍出一部好電影,把特種兵真正的狀態與風貌展現出來。
4年后,電影終于開拍了。“我準備七年了,很多東西我都懂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懂。直升機如何跟天氣、跟地面、跟車、跟攝影師、跟炸點配合,沒有人全部都懂。所以我們的劇組是一個倒金字塔的結構,很多事情都必須我一個人扛起來。”
這么多的真槍實彈,這么多的爆破戲,再加上環境、天氣的因素,整個戲的拍攝過程中吳京的心一直都是懸著的。他還要求“所有演員都先去部隊訓練兩個月,你與其演一個兵不好你就是一個兵,那種氣質、張力你不去體驗是不能表現出來的。”
從功夫演員到動作片導演,這次的角色轉換對吳京來說并不是那么的順暢。“每天我腦門兒上就寫倆字——擰巴。”因為,在這部貼著吳京標簽的作品中,他不止是導演,同時也是編劇、演員和制片,四重身份常常打架。拍攝中的種種瑣事如何安排如何調控,讓吳京學會了堅持、平衡與妥協。
吳京不止一次地透露,做這部電影的時候他是孤獨的,甚至是不被看好的。但是他對自己電影的堅持一直沒有變,也正是因為這種“堅持”才讓他堅持下來。《戰狼》拍完了,吳京給自己打了80分,至于票房,他并沒有太多擔心。“我始終相信,硬漢市場肯定會回歸。”
吳京知道,最近這些年都在流行“暖男”,但他卻堅持要塑造“硬漢”的形象。“你們說的暖男是暖了天下人,那是中央空調,我只暖我媳婦一個!”去年,吳京和謝楠的兒子“無所謂”的出生為這個家庭增添了新的生機。
身為硬漢的老爸也早早地就放言“兒子必須練武”。硬漢和暖男的氣質在吳京身上并不沖突,講到家庭,談到妻子和兒子,吳京也變得暖起來了。 現在看來,《戰狼》也許真的成功了,孤單的硬漢在接下來的電影路上,應該不會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