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專欄

催眠

對內地聽眾來說,對鑒賞力的學習時時被打斷、辨別力的體系還沒成型的人們來說,曲風、語種,都不是大眾或小眾的分界線,內地聽眾的大小眾硬標準,是聲音的高低和大小。

韓松落2012.12.31

催眠

  9月30日,《中國好聲音》總決賽,10月1日一大早,看到里八神發的微博:“夢到自己因為不看《中國好聲音》被鄰居檢舉了,秘密警察半夜過來把我逮捕了?!币苍S是真的,是“所有人都看《中國好聲音》焦慮癥”在夢里發作,也許是調侃,是對總決賽之夜,微博上《中國好聲音》話題洪流的微謔。

  發動人群、感染人群,是一種催眠術,讓所有人都看《中國好聲音》,是這種催眠術的結果,制造這樣廣泛的催眠,需要洞察力。《中國好聲音》制作方,否認自己的選秀屬性,自稱“音樂評論節目”、“音樂勵志節目”,回避“評委”、“選手”的稱謂,改為“導師”、“學員”,將競爭意味首先從文字上濾掉,并邀請劉歡、那英這種級別的藝人擔任導師,所有這些,固然有避險的因素在——“限娛令”著實是頭上利劍,卻也因為,選秀節目已經透支,已經沒落,已經喪失了催眠魔力,犯不著冒險沾染,《中國好聲音》得繞過它們,另起一行,另外找些手段。

  《中國好聲音》的催眠手段之一,是故事。起初,我們以為,“故事”就是學員們的身世情感大展示,是徐海星的親情相冊、黃勇的前史疑云、平安的執著不舍、吳莫愁的大篷車,但隨后我們才恍然發現,它真正的故事性,來自它的節目框架,這才是燦星從荷蘭購買節目版權的真正原因,它最強烈的故事元素,是導師們的聆聽、轉身、驚喜、失望、調侃。四個導師的情緒轉折、語重心長,像一個架子,構建起節目的基調,學員隨身攜帶的故事,只是架子上的填充物。“故事”照亮了“好聲音”,使它給觀眾提供了情感擦拭的可能,釀造了話題引子,“故事”控制了“好聲音”,使它不至于過分溢出,出現選秀節目所熱衷的失控場面,“故事”是催眠鐘擺,誘導了觀看和評價的方式。

  有了這個架子,另一個催眠手段——音樂,才有了附著的地方?!吨袊寐曇簟返囊魳窐撕?,是小眾音樂(相對于內地聽眾的小眾)。節目制作方和導師們,反復強調,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爵士風,那么多的英文歌,那么多的轉音,是想拓展華語流行樂的表現手段,給小眾音樂一席之地。其實,對于內地聽眾來說,對鑒賞力的學習時時被打斷、辨別力的體系還沒成型的人們來說,曲風、語種,都不是大眾或小眾的分界線,內地聽眾的大眾小眾硬標準,是聲音的高低和大小。

  自從韋唯在1987年,用兩個八度的音域唱了《戀尋》,推翻了流行歌曲是靡靡之音的論斷,音高和音量,就成為流行歌手的云梯,翻過那個梯子,就是面向大眾,是藝術家,是殿堂人物,是主流價值觀代言人,停在梯子這一邊,就是小眾,是非主流。

  韋唯確立的標準,隨后被李娜等高音王刷新。高點兒,再高點兒,C3、D3、E3,甚至C4,在C3的位置上,多一拍,再多一拍,這種火燒火燎的聲音奇觀狂熱癥,和我們這個時代的經濟指數、摩天大樓,存在某種奇異的同步和共鳴關系。冰島的低調民謠,如果經過升調和重新編曲,能夠提供飆高音的機會,恐怕照樣能貼上“大眾”的標簽,哪怕歌里含蓄地唱著自殺和抑郁癥。

  高音到底是一種什么能力?穩定的高音C是個傳奇,但我有位在中學當音樂老師的師兄,借口懷才不遇拼命酗酒,技藝荒廢了許久,卻也能在這個位置唱足大師引以為豪的那個拍數;張靚穎的海豚音像個奇跡,但演員寧靜輕易就復制了這個奇跡……這就像拉美作家用長篇小說為一個民族書寫秘史,而我們的作家也寫出類似的長篇小說,這事突然就不夠神秘了。

  這種能力的確不神秘,卻又異常神秘,不神秘之處,在于人所能及,神秘之處,在于其中有種東西人所不能及?!吨袊寐曇簟返膶W員們,首先攫住了人所能及之處,用高音和大嗓門,用帶有瑕疵的聲音奇觀,堅定地站在了我們時代的大眾這一邊。其他的,以后再說。這是以技藝悅人者普遍的海盜時期。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聆聽習慣變了。從前,聽音樂,得通過唱片、磁帶、CD,唱片業沒落之后,音樂能量被擠壓到了別的地方,演唱會、音樂節,但更多是酒吧和夜總會。帶有取悅印記的聲音——高聲大嗓的、濃艷的、炫技的,成為聲音的主流。我們熱衷于公共場所,卻沒有公共生活,我們熱衷于在公共場所聽音樂,卻沒能形成公共鑒賞力。各自為陣者,是催眠對象上選。

  這些催眠了我們的元素,在別處是否同樣有效,著實難說,催眠,是一種微妙、脆弱、飄忽不定的技術。何況,是這種帶有此時此地烙印的催眠術。熱衷于討論吳莫愁的國際舞臺可能性,就像在討論睡眠能否量產,夢境能否罐裝。音樂,是比電影更艱深、更鋒利的催眠。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