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專欄

時間

時間的流逝經由變化感知,變化來自小規模的死亡與重生,有些細胞死去,新的生長,這是時間。永生是否意味著時間不存在呢?

木木2013.08.14

  《銀河順風車指南》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先生曾有名言:時間是一種錯覺,中午休息時間尤其如是。

  感到被時間捉弄的還有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他發現出去旅行,往返是同樣的距離,但歸途常常讓我們覺得用時更短。他的解釋是我們對時間的感覺和記憶相關,旅途開始充滿豐富記憶,但回來路上一切變得熟悉,沒有新的記憶填充時間,于是路途似乎更短;當然,如果你去的路上丟了Iphone5,不得不在歸途沿路尋找,苦苦回憶去時每一個細節,那又是另一回事,你將感到這歸途簡直漫漫無盡。

  時間是個謎題,它忽快忽慢,它有時快如閃電,有時慢如電信網速。

  美國神經學家伊戈爾曼做過一個飽受爭議的實驗,他找了23位志愿者,讓他們臉朝上從45米高空跳下去。實驗結束后每一個志愿者都報告,在自由落體的過程中,他們感到時間被拉長,每一秒鐘都變得無比漫長。伊戈爾曼很滿意,他遙遙向愛生活睡不夠的道先生致意:時間的確是種錯覺。

  為什么恐懼令時間膨脹?因為恐懼在腦中刻下強烈記憶,而記憶正是令時間扭曲的關鍵因素。人類大腦遠非一架計算精密的儀器,反而充滿謬誤,我們看到或感受的景象越令人不安,我們越容易高估這景象所持續的時間。經歷了令大腦感受壓力的事件后,我們會清晰記得事件細節,細節的豐富和栩栩如生,讓大腦在時間的判斷上產生錯覺。另一方面,在極度恐懼的情形下,比如車禍,經歷者所有注意力集中于求生因素,大腦過濾掉其他一切無關生存的背景,比如窗外此刻風景,收音機里唱的是什么歌,路過的車輛,但通常情況下正是這些背景標注著時間流逝,當這些標注被大腦拒絕,它對時間的判斷產生錯覺。

  可見除了情感、強烈的記憶,我們對時間長短的感覺,還倚賴于周遭背景。

  令人沮喪的是,還有年紀。科學家曾經對兩個不同年齡組做時間感知對比試驗,問他們3分鐘有多長。19至24歲年齡組的平均數字是3分零3秒,而60至80年齡組,他們對于3分鐘的感覺是3分40秒。年歲越長,時間逐漸加速,我們以為度過了3分鐘,但哪里知道那另外40秒也已經小鳥一樣不回來啦。

  有科學家說,人類對于數字的認知,受自身尺寸(尺寸包括生理、心理等各項指標)局限。人類對于偶然性的判斷極差,所以拉斯維加斯如此繁榮興旺。另一個證明我們可憐的概率學知識的是很多人類害怕坐飛機,但是沒什么人害怕過馬路,問題是從統計學而言,過馬路其實比坐飛機危險得多。如果人類的壽命不是100年而是100萬年,在每天都過馬路的情況下,你毫無疑問一定會有一天在過馬路的時候被車撞倒。

  所以有位科學專欄作者曾經語重心長地告訴讀者:你們每天生命最危險的時刻,是開車上班的時候。

  就像人類的尺寸決定我們對于大小、速度以及概率的判斷,它同樣改變我們對時間的認知。

  如果我們永生,我們還會感受到時間流逝嗎?時間的流逝經由變化感知,變化來自小規模的死亡與重生,有些細胞死去,新的生長,這是時間。永生是否意味著時間不存在呢?

  科學家說,由于我們尺寸的局限,我們無法欣賞地球漫長歷史那驚人的美。你能了解從恐龍世界,它們滅絕,到人類出現,這是多么巨大、令人震驚的變化嗎?我們的生命在宇宙歷史面前如此短暫,我們失去了幾百萬年,甚至幾十億年這個數量的時間概念。科學家幫助我們將宇宙歷史壓縮到人類生命的尺寸,于是45年前,宇宙誕生,36年前,銀河系形成,12年前,地球形成,11年前,細菌生命孢子出現,9個月前,恐龍世界,70天前,恐龍滅絕,2小時38分鐘前,人類出現,9分鐘28秒前,城市,43秒前,哥白尼,33秒前,科學誕生,5秒鐘前,核能誕生。

  你看,一旦改變我們的時間觀,漫長無聊的地球歷史瞬間變得如此高端大氣上檔次。

  科學還可以改變我們的未來觀。研究表明,時間的錯覺還表現在:我們通常覺得未來離我們更近,但同樣時間間隔的過去,在我們心理上,卻感到已經離得很遠。時間的扭曲是因為我們更加期待未來,而過去是如此不堪,所以我們覺得三個月后的未來離此刻,遠比三個月前的過去,要近得多?科學家卻說并非如此。他們給參加實驗者佩戴虛擬實境系統,為他們創造出沿著一條虛擬馬路加速遠離一棟虛擬建筑的幻象,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實驗者此時感到,他們離過去比離未來更近。

  對他人感情的感受也能改變我們的時間觀。人體內部有個處理程序,讓我們無意識模仿他人的情感狀態,使得我們可以迅速進到他的頻道,了解他的感情,比如一位青少年和一個年長者在一起,少年的內部時鐘也將調慢,他的時間感相應變慢,以幫助提高兩者間的社會互動。但如果你在觀察者口中放上一支筆,讓他的面部表情無法進行模仿,實驗表明,他對他人感情的理解變弱,觀察者的內部時鐘不再變化,而是穩定行走。

  啊哈,你只能對我們大腦中無數神秘的、忙碌工作著的腦細胞們脫帽致敬。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