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送外號“爆炸貝”的美國導演邁克爾·貝,在把偉大的《變形金剛》系列拍成偉大的“boomboom boom”系列之前,拍過一部科幻大片《Armageddon》,講述一顆巨大隕石將撞上地球,末日來臨之際,美國太空總署派出還給你準備個三五百的紅包。我在這攤泥水里,也沒法說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時間過得越久,我反而覺得那些貌似垃圾的文字有了點兒生機,它們存留著當時的日常生活,當時的氣味,當時的賬單。記錄現在的日常,就是給未來做生活存檔。
于是有了《智族》上這個專欄,不介紹現在紅火的館子、照耀著互聯網思維的餐廳,只聊那些曾經紅火但早被雨打風吹去的過往,那些醉了又醒,醒了又醉的吃客,那些在飯桌上飄搖的姑娘,那些傳奇飯局,那些江湖酒意。我把他們,連同這些文字,一起放在時間膠囊里。以布魯斯· 威利斯為首的鉆井工人,登陸隕石,鉆洞貫穿隕石中心,放入核彈。
核彈引爆隕石,也引爆了全球票房。然而《Armageddon》仍被美國電影網站評為“五大被科學打臉的科幻電影”之一,邁克爾·貝被稱為“只管自己爽,物理學去死去死”導演。因為按照科學,要想炸掉片中設定的隕石,需要使用的核彈,它的爆炸威力要比地球上引爆過的最大核彈還要大10億倍。
邁克爾· 貝拍了部爽片,但科學不允許他這么爽。
漫威電影《蟻人》聘請了物理學家米哈拉齊斯作為科學顧問。米顧問接受媒體采訪,被問及超級英雄縮小成螞蟻大小這事背后有物理學支持嗎?米教授表示:物理學上有兩種可行性,一是他失去大量質量,但這樣的話,他失去的質量去哪兒了呢,轉換成能量?那他的每一次變身都將引起一次足以摧毀宇宙的猛烈爆炸;如果他保持現有質量變小,密度將變得非常大,大到讓他一直掉下去,掉到地心,所以我們為他設計了足以抵消密度變大引起的巨大壓力的服裝,從而機智地避免了被科學打臉的命運。
漫威另一部爽片《鋼鐵俠》,也曾有幸入選“五大最具科學可行性科幻電影”名單,入選理由:鋼鐵俠神奇的盔甲,其實是改造過的機械外骨骼;讓頹廢中年小唐尼先生一躍成為超級英雄的不可思議武器,包括沖擊光束手套、噴氣飛行戰靴等等,背后都有堅實的科學原理作為后盾。
物理學家加來道雄在2010年拍攝過一個有趣的科學節目——《科幻科學:不可能的物理學》,探討了“怎樣去到平行宇宙”、“怎樣實現遠距離傳物(瞬移)”、“怎樣成為隱身人”、“怎樣建造一艘飛船”等等,從物理學角度讓科幻小說中無數炫酷但遙遠的概念一一看到實現的曙光。在節目第一季第十集《怎樣成為一名超級英雄》中,物理學家親自設計了讓平凡的你我都可躍上房頂、追趕高鐵、讀懂內心、看穿墻壁的超級戰甲。戰甲中包括納米材料制成的人工肌肉,它的力量是人類肌肉的500倍,同時它收縮速度極快,穿上這戰甲,一只手舉起汽車不在話下,而且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跑不過火車了。科學家將大腦掃描技術融入戰甲,恭喜你,獲得讀心技能。他從龍蝦的復眼得到靈感,為戰甲頭盔設計
X光發射和接收裝置,從此沒有你看不穿的行李和墻。
很酷是不是?對,科學就是這么酷。
當然,科學掃興的時候也不少。物理學家相信當物體以大于光速的速度行進,它可以時間旅行。密歇根科技大學物理學教授內米諾夫最近發表文章寫道:一艘飛船以5倍于光速的速度飛往距地球10光年的星球,之后回到地球降落,降落架與出發點相距不遠。在旅行者登上飛船5年后,因為飛船發出的光,其速度小于飛船飛行速度,此時已回到地球的旅行者將看到兩艘幽靈飛船,一艘正在出發,一艘正在回程。登上飛船8年后,除了已經回到地球的飛船,正在出發和正在回程的兩艘幽靈飛船仍然可見,只是越來越遠。最后在登上飛船的10年后,兩艘幽靈飛船將消滅彼此,只剩下回到地球的飛船。內教授認為這就是“回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