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專欄

掃描大腦

科茲維爾這樣的激進者認為,人類大腦掃描一旦成為現實,我們對于人腦的結構和運行有全面了解,納米機器人將自如修改我們的感官。想改變負面情緒?想要把你經歷的一切事無巨細地保留在記憶中?想享受前所未有的高潮?我們有不同的app供你下載。

木木2014.03.13

?

科學就是推翻預期。人類關于自身的預期過于悲觀渺小了嗎?科學心中我們是否擁有更遠大前程?

上月霍金表示,人類大腦可以獨立于我們終將腐朽的肉身存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死后大腦被掃描,傳輸進電腦,科學幫助我們永生。

2013年,一個探討科學對于人類預期的大會在紐約召開。谷歌工程總監科茲維爾大膽預測:2045年之前,人類技術發展將令大腦上傳成為現實。

當人腦可以上傳,亦可以下載,可以遠程傳輸,可以下載至不同的身體,生物學意義上的身體,甚至機械裝置。人類關于自身的大部分預期顯然已被推翻。幾十年前,哲學家普特南寫到“缸中之腦”:如果大腦被取出,浸泡在營養液中,神經元和超級計算機連接,計算機提供電流刺激,模擬正常大腦在人體中從外部世界接受到的刺激,也即超級計算機創造模擬現實環境,包括對缸中之腦的輸出也提供相應反應,這顆大腦將繼續產生“現實意識”,雖然它的意識完全沒有具體事物可以針對。

哲學家的意思大概是希望大家陷入沉思:你如何確定你此刻感受到的一切來自外部世界,而并非一部計算機提供的電流刺激?

但科學家沒有時間沉思什么是現實,他們致力于改變現實,哪怕這只是一顆大腦在營養液中感受到的“現實”。科學家認為將攜帶傳感器和刺激儀并與電腦無線連接的納米機器人置于人腦中,不僅可以史無前例地了解人腦結構運行,而且還可以為人腦提供前所未有的虛擬現實體驗。

科茲維爾這樣的激進者認為,人類大腦掃描一旦成為現實,我們對于人腦的結構和運行有全面了解,納米機器人將自如修改我們的感官。想改變負面情緒?想要把你經歷的一切事無巨細地保留在記憶中?想享受前所未有的高潮?OK的,我們有不同的app供你下載。

哈佛神經科學家海華斯希望:在他因為自然母親的安排不得不死去前能將他大腦中1000億個神經元以及100兆突觸保存在一大坨樹 脂里,他期待他的大腦成為一塊化石,然后在不太遠的未來,有一天,計算機賦予他重生。海教授預期到2110年,生物學大腦向某種硅基操作系統的轉化,將和激光治療近視眼一樣成為普通手術。

但很多神經科學家懷疑激進者過于激進。他們認為科茲維爾們聲稱的地球科技(包括計算機處理、計算機儲存、大腦掃描技術、DNA排序機器等等)正在經歷指數級飛躍而非線性前進也許不錯,但如果認為我們對于生物學尤其是神經生物學的理解也將有指數級飛躍未免太過樂觀。

1986年,生物學家完成了秀麗隱桿線蟲神經系統圖譜。秀麗隱桿線蟲長度一毫米,只有302個神經細胞,7000突觸,但它的神經系統圖譜耗時十二年才完成。西德尼· 布倫納因此工作獲得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人類迄今唯一完成的腦活動圖譜。而在現有技術沒有飛躍的條件下,要完成一立方毫米人類大腦皮層圖,預計需要一個科學家工作一百萬年。

但保守派認為,哪怕在秀麗隱桿線蟲神經系統圖完成二十多年后,對它的神經系統我們仍然知之甚少。一派神經學家認為,大腦并不是神經細胞連接的圖案,而是關于在這些連接中傳遞的信號。在連接圖都已經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信號的捕捉,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2013年7月的《實驗生物學月刊》上,來自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訓練扁蟲學會一定的行為,之后將它們的頭砍掉,待這些小東西的頭重新長出來之后,科學家們發現它們仍然記得這些行為。我們對大腦的確知之甚少。但我們的確也有偉大成就。尤其在人腦和計算機交互領域。

哈佛科學家將電極植入盲人眼中,把相機拍攝的畫面轉化成電子信號,由電極接收,另一個尚處測試中的項目,則是將電子信號直接送入人腦。2005年,UCLA的科學家將特別設計以觸發某種細胞生長的蛋白質注入人體,可以觸發新的骨頭生長。MIT的人工智能專家設計出可以學習使用者走動模式、并可以用傳感器分辨行走在何種地面從而調整運動方式的電子膝蓋。科學家制造出人工細胞,它們能夠模仿白血球在人體內的運動,從而幫助我們把藥物送到體內特定部位。

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南加州大學教授西多爾博格,他發明了電腦芯片,植入人腦,取代受損的海馬區(負責短期記憶和空間辨識),芯片記錄人腦進行短期記憶時的腦電活動,將之轉化為數字信號后輸入電腦,電腦用數學方法轉化后再將信號傳回大腦,記憶被轉為長期記憶存儲。雄心勃勃的博格教授還出版了一本名為“逐步替換人腦”的書。

當然,除了樂觀主義科學家以外,這個世界上還有反動的歷史學家。某位來自劍橋歷史系的先生在科幻小說中描繪了一個大腦上傳后的世界:土豪們可以像換手機殼一樣隨意選用最年輕最美貌的身軀以供他們使用,反抗者的大腦則被傳輸到宇宙最偏僻的角落去干臟活。在反動的世界觀和宇宙觀看來,科學并不能讓世界充滿愛,多么遺憾的發現。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