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了一個好消息以及若干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美國《紐約時報》的電子版訂閱量超過了報攤發行;而壞消息們是,中國的《Hislife》關門了,《東方壹周》關門了,《Money》關門了……紙媒體正在以4G的速度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有人會說我是個懷舊或者冥頑不化的人,但我必須說——對于紙媒體我可以沒有一點點愛,但是對于這些媒體所創意、創作、創造出來的原創內容總是耿耿于懷,割舍不下。
我不知道哪一天開始,中國所有的紙媒體都開始像奴隸一樣無償給所謂的門戶網站提供自己嘔心瀝血制作出來的內容,美其名曰叫做宣傳。但自從這天開始,紙媒體們便陷入到一種萬劫不復的境地——無償給網站們提供內容,網站用這些內容換取點擊,將這些點擊數據賣給廣告客戶,廣告客戶對比后發現,網站可以提供完整數據體現廣告效果,而紙媒體無法做到這點,于是削減紙媒體的投放,轉而增加互聯網的投放……久而久之,制作成本高企的紙媒體越來越難,因為經費的削減,內容制作越來越少越來越爛;互聯網媒體卻并沒有因為紙媒體的供應方面出現的數量和質量下降而開始增加原創內容的投入,而是想了另外一個流氓辦法——自媒體,讓網友自己創作上傳內容比如微博。反正就是一個宗旨:絕不在原創內容上多投一分錢。
這就像打劫到收稅的轉變。如果說,過去互聯網媒體和紙媒之間是打劫的關系的話,那么現在互聯網媒體已經成功將自己的職能升級到收稅的地步了。過去還需要紙媒體將稿子傳給互聯網編輯上傳,現在連這一步都省了,全讓大家自己上傳??粗鴽]有強迫,可是處處都是霸權。
最近常和做互聯網的人談事,聽到最多的就是——我有3000萬注冊用戶,你做的那些不值錢!或者,我這每天點擊過億,你有什么?
無論是在飯桌還是談判桌上聽到這些話是,腦子都會短路,眼前恍惚出現的畫面是大廚在勸一頭負隅頑抗的豬——我這花椒大料、油鹽醬醋都準備好了,油鍋也熱了,你丫還是快點死吧,這樣我就能出一道好菜了??勺鳛樨i的感受誰在乎過?其實我們想的是——我還是處男,我不想死!
可再強的豬也拗不過命運!
有一個勸大家素食的說法很有趣,說所有我們吃到的葷食被屠宰時,心情都是極其沮喪和悲哀的,而在這時,身體會有一種反應,分泌一種負面的物質到血液里。所以,我們吃的所有肉類,都有這樣的不明負面物質,這對人的健康是很不利而且極其有害的。
好吧,作為一個原創作者,我也只能像豬被屠宰時一樣,在我的創作的字里行間夾雜進絕望、抱怨、仇恨和玩世不恭,以期對看到的人會有頭暈眼花、食欲不振、上吐下瀉、大小便失禁的效果,既然無法攜手到老,那就同歸于盡……
好吧,我已經將負能量發揮得差不多了,最后告訴大家《紐約時報》是怎么活的。
它在十年前就堅定不移地拒絕了網站對于他們報紙內容的轉載,而是走上了自己推廣和發行電子版報紙。嚴格管理自己內容的版權,確保自己報紙內容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時間流逝,當初紅極一時的門戶網站雅虎已經舉步維艱,而《紐約時報》卻涅槃重生。
幾年來一直聽到同行在抱怨紙媒體環境越來越差,剛開始我也附和,現在我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再這樣像豬一樣任人宰割,像奴隸一樣無償供養對手,最后玩死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
更多王雁林專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