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專欄

倫敦沒有倒計時

所有人都支持的事情,是不正常的。至少英國人對待奧運的態度就是如此。人們關心的還是所得稅稅率、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奧運會是一個奢侈的玩具,倫敦現在不需要這樣的喧囂。

顏強2011.09.14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日新月異中,反倒對日新月異感覺沒有那么明顯。走到國外去,尤其去到一些變化不大、社會模式相對恒定的環境中,應該能更清楚地感知到自身的變化。有時我會感慨,我們的變化是否太多了。這個世界是否應該更平靜?

  這一次去倫敦,和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有一定的關系。2012奧運會即將進入一周年倒計時,而英國人依舊用冷漠甚至懷疑的眼光,看待著這個在自家舉辦的奧運會,質疑者遠勝支持者。如果現在想在倫敦找到一星半點所謂的“奧運氣氛”,那只可能是徒勞。

  直到去采訪倫敦2012組委會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勛爵時,我才在組委會辦公室那層樓見到一個2012紀念品小店。在希思羅機場,發現還有一個倫敦2012奧運會的紀念品銷售店,一些零星的外國人在買些紀念品,場面一點兒都不熱鬧。倫敦城里,要找到和2012奧運會相關的標志,實在太難。海德公園里,倒是立有一個倫敦奧運會倒計時鐘,不過當地朋友告訴我說,去年卡梅隆政府大幅提升學費,引發大范圍學生游行時,學生們就曾經想要圍砸這個倒計時鐘。今年政府削減公務員,公務員游行,又有人要圍砸倒計時鐘。

  只是倫敦2012的倒計時鐘做得應該很皮實,砸了兩次,也沒有徹底砸爛。于是乎依舊屹立在海德公園,只是人流匆匆而過,去圍觀留影的,似乎并不多。

  英國一切都沒有變。倫敦城里,多了一兩條輕軌,地鐵票價在繼續上漲,泰晤士河依舊渾濁。

  我在想當2007年8月8日到來前,我們在干什么?北京在干什么?記憶中那種倒計時的氣氛濃烈無比,各種各樣的官方或民間活動層出不窮,就連倒計時一周年各路歌星寫就的奧運歌曲,不知凡幾。相比而言,2011年的倫敦毫無奧運氣氛。據說2012組委會也會組織一些主題活動,但英國政府不會參加,更談不上給予多少支持資助了。

  德雷斯利說,所有人都支持的事情,是不正常的。至少英國人對待奧運的態度就是如此。倘若事不關己,例如蘇格蘭人、利物浦人,他們多少會嗤笑一句:“倫敦總是熱鬧的……”大部分倫敦人,對奧運會似乎也并不太熱心。最近幾次民調,奧運支持率,在這座一年之后即將舉辦奧運會的城市里,總是無法超過50%。“沒誰關心這事,”我的同學伊弗斯告訴我說,“人們關心的還是所得稅稅率、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奧運會是一個奢侈的玩具,倫敦現在不需要這樣的喧囂。”

  對一個真正的國際性都市而言,有人認為倫敦的冷淡,是奧運會對倫敦沒有新鮮感。然而倫敦上一次舉辦奧運會,還是在二戰之后的1948年,現在的倫敦人,絕大多數都沒有主場奧運的經歷。但2012并沒有讓倫敦心跳加快,不少倫敦人反倒因為生活節奏被打亂而心情不悅。在我記憶中,或者說在我被留下的記憶中,北京2008似乎和倫敦大相徑庭。

  賽馬項目的盛裝舞步,組委會別出心裁地安排在泰晤士河南的格林尼治村,這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地。科勛爵告訴我說,盛裝舞步的安排,是完全符合倫敦2012組委會“可持續性奧運會”概念的。組委會只是在2012年7月和8月,將格林尼治村公園租賃下來,重新鋪設草皮,比賽結束后立即將公園交還當地社區。即便如此,當地還是出現了一個NOGOE抗議組織,意思就是:對格林尼治奧運會馬術賽事說“不”(No to Greenwich Olympic Equestrian Events)組織。這組織的兩百多個抗議者,都是格林尼治村附近居民,奧運會在家門口舉行,他們只覺得這寶貴的兩個夏季月份,自己的生活被打亂,出行不再便利,“憑什么剝奪我們每個傍晚在公園里散步的權利?”

  奧運公園的建設,和北京2008也極其不同。2011年5月中旬,奧運公園的各大場館完工,居然比預算還節省了3000萬英鎊,這被科勛爵認為是“奧運歷史上的奇跡”。許多重要場館,居然都是臨時建筑,例如容納觀眾人數超過12000人的籃球館和體操館,完全是從國際租賃市場上租賃而來的簡易建筑材料搭建而成的,在奧運會和殘奧會結束后,整個場館都將拆卸一空,然后將這些建材退還給國際租賃市場即可。“倫敦已經有了一個競技場,平時的大型籃球比賽等室內項目,已經可以承載,沒必要再新修一個籃球館了。”這是組委會給出的解釋。

  哪怕是組委會的辦公場所,也有些寒酸——倫敦2012組委會,是沒有自己辦公大樓的,核心工作人員,在距離奧運公園較近的Canary Wharf辦公,租賃了巴克萊銀行大樓的三層樓而已。我約見科勛爵,提前半小時到,在大廳里,居然看見倫敦2012組委會主席、貴為上議院議員的科勛爵,挎著個書包,匆匆忙忙趕進辦公樓,然后和其他銀行員工等一道排隊買咖啡……

  如今我們在北京開車經過北四環,奧林匹克大廈顯眼奪目。我們仍然會在每個8月8日紀念那個夏天,而倫敦連倒計時的痕跡都找不到。同樣是奧運,不同的對待。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