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CES展上,索尼為人們帶來了全球首款模擬磁帶錄放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VCR。當時推出的VCR產品在1971年正式投放市場,在市場上獲得了不錯的反應。搭載索尼獨創的U-MATIC系統的U-MATIC VCR當時能夠支持60分鐘的放錄,不過被后來JVC公司推出的VHS格式所取代,后者成為了市場的主流。
1981年,JVC在CES展會上聯合索尼推出了世界上首款便攜式攝像機,實體機在兩年后正式投放市場,一舉改變了攝像機“傻大黑”的格局。當時推出的這款便攜式攝像機采用微型卡帶作為存儲介質,翻轉屏和補光燈的設計也讓它極具實用性。
與便攜式攝像機一同首次問世的,還有如今已經退居二線的CD播放器?;谥耙呀泦柺赖蔫D射影碟,CD播放器的誕生并沒有讓人們過于意外。實際上,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索尼就已經聯合飛利浦開始了對CD播放器的研發,1981年正式在CES上發布并與1982年投放市場。
游戲迷們可否知道,久負盛名的任天堂的8位游戲機NES也是在CES展上進行首秀的。雖然在1983年就已經在日本國內出現了FC游戲機,但由于與Atari公司就合同糾紛,NES直到1985年才正式進入全世界的視野,與NES一同亮相的,還有日后成為經典作品的超級馬里奧與大金剛。
1996年,索尼VCR正式走入歷史,在這一年,蘋果、微軟、Sun Microsystem、戴爾等計算機領域公司聯合推出了新一代媒體存儲介質,DVD也正式取代錄像帶成為數據存儲的主流。DVD在1996年的CES上正式亮相,隨后很快就取代了傳統的VHS格式受到了全世界廠商和消費者的喜歡。DVD的容量是傳統CD的七倍,并且要比笨重的VHS格式錄像帶輕巧便攜了許多。
上世紀90年代末推出的高清電視與如今的高清電視不可同日而語,當相對于之前的電視產品,90年代末的高清電視還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1998年,松下、索尼、Thomson、飛利浦等都展出了自己的高清電視產品,其中有的背投電視甚至尺寸已經達到50英寸。
ReplayTV和TiVo硬盤式數字視頻錄放機同樣在1998年的CES上大放異彩,并且在隨后的一年有了飛速的進步。DVR硬盤放錄機在當時就已經具備了在今天仍不顯落伍的功能,比如點播、回放、快速跳轉等等,這些在傳統的卡帶放錄機上都是非常罕見的。
2001年,家用主機迎來了全新的時代,時任微軟總裁的比爾?蓋茨為此還特別親臨CES展會并發表主題演講。2001年的CES展會上,主角是Xbox無疑。在當時推出的Xbox上,微軟為之配置了以太網接口、8GB硬盤空間以及DVD播放等功能,此后在2002年,微軟還推出了Xbox Live服務,可以讓世界各地的玩家在游戲中方便溝通。至此,家用主機進入了Xbox與PS爭霸的時代。
2003年,存儲介質再次進入變革時代,以索尼、飛利浦為首的Blu-ray陣營向東芝領銜的HD DVD發起挑戰,這兩款存儲介質都被人們視為下一代高清格式載體的繼承人,但背后的支持者卻大相徑庭。在HD DVD背后,微軟、英特爾、時代華納兄弟等大牌廠商表示出了支持的態度,而Blu-ray在當時卻不為人看好。但隨著技術進步,人們發現Blu-ray擁有更低廉的造價優勢以及6倍于DVD的容量,因此Blu-ray也逐漸成為市場主流,HD DVD逐漸消亡。
2010年,平板電腦在CES上大放異彩,不過與CES一向無緣的Apple自然沒有在展會上展出平板電腦的開山之作——iPad。在2010年的CES上,微軟、聯想、戴爾、Palm等廠商均推出了自己的平板電腦產品,而這也是平板電腦第一次登上全球性展會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