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曾傾聽過皮革與縫線間的摩挲細語,便不會明白一件皮具制品誕生所需的繁復工藝;如果從未感受過斑斕染料與輕柔絲緞的交織浸染,便無法體會一方絢爛絲巾所獨具的卓然魅力……繼2012年11月在上海成功舉辦之后,今日,擁有176年歷史的法國手工藝品牌愛馬仕在眾人期待之下,攜八位技藝精湛的手工藝匠人,將其專屬的七種獨特工藝帶到了北京國貿商城,并在此開啟“2013年愛馬仕手工藝盛典”(Festival des Métiers),力圖通過現場的演示及互動,全面而生動地向公眾展示愛馬仕傳承百年、非同凡響的手工藝技藝,同時也再次印證品牌自創立至今對藝術的無盡追求及對傳統的永久傳承。
初踏入“愛馬仕手工藝盛典”的現場,便被眼前的布置所吸引:一張張工作臺錯落有致地林立其中,各式工具材料諸如皮革、針線、絲緞或如藝術品般在工作臺上靜靜擺置,或在工匠手中姿態優雅地翩然起舞。工匠們富于節奏感的動作與不時傳來的器具碰撞聲歡欣地提醒著人們,屬于愛馬仕的時間開始了。在這看似普通的時光中,一件又一件至臻完美的藝術品孕育而生;而工匠們專注的身影似乎也在向人們訴說他們對于愛馬仕、對于手工藝的深切熱愛。
起身繼續前行,屏風后似乎隱約傳來若有若無的鐘表嘀嗒聲,工匠細心地用手中的鑷鉗輕撥鐘表的零部件,令人不禁也屏息凝神卻又忍不住俯身細探這絕妙的制表工藝。長久以來,愛馬仕在制表工藝上一直追求卓越,除了將各類機芯予以匯集,用以表款核心部件的制作之外,也突破一貫制表理念,嘗試采用先進技術,令表款具有非同一般的特性。諸如最新推出的一款Arceau全日歷月相腕表,其精妙之處在于透明的表底蓋正好反映出月相模組的運作,再配上日內瓦飾紋的弧形打磨及渦紋修飾工藝,大大提升了佩戴者的鑒賞樂趣。另一款全新推出的Cape Cod大三針單日歷腕表,以愛馬仕經典“錨鏈”為靈感,搭載自動上鏈機械機芯,成為簡于形而豐于意之優雅紳士的必備之選。
在現場所展示的七種愛馬仕工藝之中,馬鞍的制作工藝顯得尤為出眾,它充分突顯了愛馬仕手工藝殿堂的博大與精深。以制作馬具起家的愛馬仕早在1837年便已在巴黎開設了其第一家馬鞍及馬具手工作坊,一直以來都以選料細致與制作精良著稱。為了能夠令所制作的馬鞍擁有超乎尋常的品質,通常工匠們需要用8至10個月對馬鞍護翼部位的牛皮進行鞣革,以此改善皮革的質地,使其變得更為堅韌;而鞍座用的豬皮則需經過植物鞣革,從而獲得典雅的光澤;馬鞍上所有的皮革都用阿拉伯樹膠包邊,為皮革添上防水的保護層;加固的縫線,即愛馬仕著名的馬鞍縫線,則采用了蜂蠟亞麻線,全手工完成。它所賜予的堅固,令愛馬仕的馬鞍享譽170多年。
從未經加工的生皮到產線上精雕細琢的熟料,一件皮草產品要經過200多道復雜精細的加工工藝,才能變成一件華美精致、層次分明的皮革制品。這就是愛馬仕的皮具制作工藝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在展區的轉角處,皮具制作工匠端坐在工作臺后方,一只Malletina包的半成品正靜置于她的膝上,精密的縫線在皮革之間來回穿梭,細密的針腳便在這往復摩挲間扎實地嵌入包袋之中。作為品牌創立的本源,皮革是走進愛馬仕之家的靈感源泉。品質卓越的皮革原材料及經過精心挑選的縫線在皮具師手中游走,從剪切到縫制、翻轉、拋光和釘珠,這一切對于皮具制作工匠來說,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包袋制作,更是對于一件藝術品的打磨與雕琢。
當時光再次流轉,輕快的步伐引領著人們來到了不遠處的另一張工作臺,在一盞桌燈的微光之下,工匠正在為手中那一件即將完成的棉柔襯衫繡上擁有者的名字。對于愛馬仕而言,專屬定制,其實就是一件日夜期盼有緣人出現的華服,它必將在某人的生命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陪伴著他,直到永恒。在愛馬仕,工匠每定制一件襯衫,都會為客人精心測量十二項數據,并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面料作為選擇,更有許多有形或隱形的細節需要由客人決斷。即使時光荏苒,愛馬仕工坊都會保存一定數量的材料,為定制襯衫提供更換、翻新服務。作為一個致力于專屬定制的優秀品牌,愛馬仕試圖為客人提供無限的可能性,將專屬定制的特性發揮到極致。
與定制襯衫的初衷有幾分相似的,便是另一工作臺上所呈現的領帶制作。領帶通常被不經意地歸入配飾的類別,但對于愛馬仕而言,它決不是無關緊要的附件。愛馬仕第一條領帶于1949年面世,每一條愛馬仕領帶均由優質絲線編織而成,有時也混入羊毛或者開司米等原料創造不同的柔軟效果,其精巧的手工縫制和優雅的款式令人愛不釋手。領帶制作工匠為顧客提供了多樣化、個性化的周到服務,就一條Faconnee H 領帶而言,愛馬仕便能向顧客提供一千多種顏色的選擇。除了顏色以外,顧客還可以決定領帶的款型。
在驚嘆愛馬仕對于顧客的周到服務之余,不如再來一品其對于藝術創作所迸發出的無盡熱情。絲巾制版工藝可謂是一方絲巾誕生所必經的過程。一方愛馬仕絲巾從選題開始,經由設計、配色、制版、著色、手工卷邊等工序,前后需時超過18個月。當圖案確定后,藝術家們精誠地把絲巾圖案中的每一顏色都打上模板,把圖案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轉畫到透明紙上,保證所有的顏色都能夠正確地疊加在規定的位置,組成預定的圖案。這一類似制作中國版畫的復雜過程,除了耗時外,更需要制版師高度的耐心和對顏色的敏銳觸覺。
據統計,一條絲巾的制版大約需要600小時。而在完成了絲巾制版工序之后,工匠便開始為絲巾上色印刷。每條絲巾通常包含了30-45種色彩,而色彩選擇則有75,000種。每條絲巾每上一種顏色,則需要1小時至1個月不等的時間來進行涼干,之后再印染第2種顏色。在歷經如此繁復的印刷工藝之后,一方絕美的愛馬仕絲巾便由此誕生,其間凝聚了工匠們的多少心血,恐怕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而這一方絲巾,也正是愛馬仕對于傳承傳統藝術的最高致敬、對于追求完美工藝的真實寫照。
為了更好地詮釋愛馬仕176年來的品牌精神與文化底蘊,本次活動特別設置了公眾開放日環節,參觀時間為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5日,11:00 – 19:00(北京國貿商城地下一層中庭,緊臨愛馬仕專賣店)。同時,講述愛馬仕手工藝精髓的電影紀錄片《匠?心》(Hearts and Crafts)也將同期在北京國貿三期百麗宮影院播映。影片生動真實地記錄了工匠們完成每一件產品的過程和對愛馬仕工藝的深厚情感。公眾亦可在觀展日期間,直接在現場領取影片《匠?心》的入場券。 “愛馬仕手工藝盛典”如同一場至臻藝術與完美工藝的邂逅,它不僅彰顯了品牌一百多年來所秉持的優雅風格,也體現了一眾獨特工藝的深厚魅力,更令人堅信,愛馬仕對于完美的追求與對品質的堅持會因經歷時光考驗而變得越發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