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最近Vetements卻把這些舊衣服搬到了倫敦的高級百貨公司哈羅德的櫥窗里。從2月8日至3月2日,到哈羅德購物的時候看到那些舊衣堆起的小山,可不要以為是當季新品的另類宣傳,這些可都是別人丟棄的過氣時裝。

這是瑞典品牌Vetements發起的一個campaign,呼吁約4000名哈羅德的員工將不需要的舊衣服捐獻出來,變成哈羅德百貨公司的櫥窗裝飾。他們聲稱堆積的舊衣象征著大規模生產以及對資源的不必要浪費。Vetements的首席執行官Guram Gvasalia覺得,時尚品牌想要在今天的環境中長久生存,必須平衡供給和消費者的需求。“如果你走進一家商店,發現有些東西正在打折出售,那其實說明了這些東西就是過剩的生產!”

style="text-align: center;">Vetements是Guram Gvasalia與他的兄弟Demna在2014年建立的品牌(圖片來源:hypebeast)?
作為一個年輕且獨立的品牌,Vetements認為這次的合作是一個無所畏懼而表達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式。Gvasalia一直以來對時尚界生產過剩問題都有所關注,他說,每個季度有將近30%的時裝最后都會被送到垃圾焚燒場。將近一年的準備期間中,他甚至聯系了許多時尚品牌,問他們是否愿意將庫存滯銷的衣服捐獻出來,但是沒有尋求到合作。
的確,Vetements堆在哈羅德的櫥窗里那堆衣服,像極了國外的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或是國內的每逢佳節便促銷時候店面里堆積的那些打折時裝。打折時裝可能在Gvasalia眼里是過剩的生產,是沒有時尚價值的累贅,可是在很多人眼里卻仍然不失為撿到便宜了的一個選擇。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打折的名牌仍然還是牌子貨。奧特萊斯里挑挑揀揀的消費者并不介意“生產過剩”,他們更在意品牌的價值和價格——所謂性價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總能夠找到理由去買那一件將被遺忘在衣柜里的衣服,“打折呀“,就是這些理由中最常見的一個。
另一方面,我們的購買欲望從來得不到滿足,必須擁有的基本款、當季的潮流、經典復古選擇……衣柜里總有理由容納新的衣服,這可以說是快時尚(fast fashion)帶來的結果。Zara、H&M以及各種電商打破了時尚界春夏和秋冬出新的傳統,通過更改供應鏈、生產線和加快運輸的方式,頻率極快地更新店面里的服裝。對于“過時”的服裝就采用打折促銷的方式處理,導致無論你什么時候走進這些快時尚品牌的門店,他們永遠在打折。可同時,我們的欲望也更加膨脹,對于“過時”越來越敏感,對于永遠追求最新款的過剩欲望毫不自知。

快時尚帶來經濟效益是客觀的,可帶來的環境代價也是巨大的。如同Vetements一般,許多品牌其實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比如說Supreme的前創意總監Bredon Babenzien在紐約創建的Noah,他們用可持續易降解的材料進行生產。Nudie Jeans在這方面也是先鋒,他們的產品都是由100%的有機棉花構成的,對自己公司的二手服裝進行回收和重售,還常常會抽查自己的工廠和供應商進行確認。

顯然Gvasalia覺得在喊出可持續發展的口號之前,在宣稱自己的生產過程怎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之前,明明有一條更直接有效的路徑,也就是避免生產過剩。
如果說過剩的生產帶來了過多的選擇,那么在這種環境中培養出的過剩的欲望似乎只會導致惡性循環。“斷舍離”在一時之間成為話題和新的生活方式,就是讓我們意識到和割舍一部分不必要的欲望,進行有意識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