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Glam Rock雖然不是David Bowie創造的,但讓這種華麗搖滾風第一次站上主流舞臺,似乎也是最后一次,卻是他帶動的。從這點來看,David也算得上視覺系的半個鼻祖了。嫵媚的嗓音、邪氣的曲風,加上怪異、放縱的歌詞,都是為了之后的事業高峰做準備。
這些夸張并且古怪,隨時賣弄風情的衣服來自設計師Kansai Yamamoto(山本寬齋),正因為受到他的影響,Ziggy時期總是能找到一些日本,甚至是中國元素設計。或許受到David Bowie復出影響,這位日本設計大師近日也重返時尚圈,連他自己都說這次是帶著將時裝界與娛樂圈融合的決心而回來。
到了1972年,Ziggy Stardust華麗降臨樂壇,這個充滿太空幻想的生物是David Bowie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要說名字起得也十分隨意,源自家裁縫店的名字,因為Ziggy要縫制很多很多衣服,所以他就叫了這個名字。不過真如當初期許那樣,果然在之后Ziggy的時裝風格成為了當時人們關注的熱點。
1972年,Ziggy Stardust華麗降臨樂壇,這個充滿太空幻想的生物是David Bowie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要說名字起得也十分隨意,源自家裁縫店的名字,因為Ziggy要縫制很多很多衣服,所以他就叫了這個名字。不過真如當初期許那樣,果然在之后Ziggy的時裝風格成為了當時人們關注的熱點。
1972年,Ziggy Stardust華麗降臨樂壇,這個充滿太空幻想的生物是David Bowie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要說名字起得也十分隨意,源自家裁縫店的名字,因為Ziggy要縫制很多很多衣服,所以他就叫了這個名字。不過真如當初期許那樣,果然在之后Ziggy的時裝風格成為了當時人們關注的熱點。
1973:這位紅頭發的Glam搖滾巨星在70年代,徹底化身為妖媚歌手。其中最著名的造型之一,便是1973年的閃電妝。它在英國到底多有名?包括Kate Moss在內的N多明星都復刻過這個造型。剛剛過去的3月,倫敦Liberty百貨的復活節櫥窗里,有三個人的卡通頭像,分別是時尚圈老佛爺Karl Lagerfeld和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再一個就是David Bowie,準確的說,是化了閃電妝的Ziggy Stardust。能與這兩位時裝界大佬并駕齊驅,可想而知,這個造型在當時的時尚圈帶來有多么大的轟動。
1973:這位紅頭發的Glam搖滾巨星在70年代,徹底化身為妖媚歌手。其中最著名的造型之一,便是1973年的閃電妝。它在英國到底多有名?包括Kate Moss在內的N多明星都復刻過這個造型。剛剛過去的3月,倫敦Liberty百貨的復活節櫥窗里,有三個人的卡通頭像,分別是時尚圈老佛爺Karl Lagerfeld和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再一個就是David Bowie,準確的說,是化了閃電妝的Ziggy Stardust。能與這兩位時裝界大佬并駕齊驅,可想而知,這個造型在當時的時尚圈帶來有多么大的轟動。
1978:如果說David就此停留在Ziggy時代,或許,今天對他不會存在某些爭議,或許,人們只會記得Ziggy,而忘記了曾經有過一個David Bowie,他也就不再是那位“搖滾變色龍”。所以,即便是風頭正旺的Ziggy,Daivd也在兩三年后舍棄,逐漸進入了冰冷的“The Thin White Duke”時代。
1978:如果說David就此停留在Ziggy時代,或許,今天對他不會存在某些爭議,或許,人們只會記得Ziggy,而忘記了曾經有過一個David Bowie,他也就不再是那位“搖滾變色龍”。所以,即便是風頭正旺的Ziggy,Daivd也在兩三年后舍棄,逐漸進入了冰冷的“The Thin White Duke”時代。
1978:如果說David就此停留在Ziggy時代,或許,今天對他不會存在某些爭議,或許,人們只會記得Ziggy,而忘記了曾經有過一個David Bowie,他也就不再是那位“搖滾變色龍”。所以,即便是風頭正旺的Ziggy,Daivd也在兩三年后舍棄,逐漸進入了冰冷的“The Thin White Duke”時代。
David開始穿起西裝、白襯衫,梳起滿頭金發,優雅搖擺唱著美國夢。這種轉變對很多Ziggy時期的歌迷來說,是一種“變節與墮落”,不過整體上來說,這次轉變依舊很成功,所以大批新歌迷迅速補充進來,而David也帶著這份冰冷地優雅打入美國市場。
David開始穿起西裝、白襯衫,梳起滿頭金發,優雅搖擺唱著美國夢。這種轉變對很多Ziggy時期的歌迷來說,是一種“變節與墮落”,不過整體上來說,這次轉變依舊很成功,所以大批新歌迷迅速補充進來,而David也帶著這份冰冷地優雅打入美國市場。
David開始穿起西裝、白襯衫,梳起滿頭金發,優雅搖擺唱著美國夢。這種轉變對很多Ziggy時期的歌迷來說,是一種“變節與墮落”,不過整體上來說,這次轉變依舊很成功,所以大批新歌迷迅速補充進來,而David也帶著這份冰冷地優雅打入美國市場。
1997年:在隨后的幾十年中,David Bowie依舊不停變化各種造型,不過始終沒有再攀如70年代那樣的事業高峰,整個80年代甚至都可以一句帶過,稱之為平庸的迪斯科時代。直到1997年《Earthling》專輯的出現,這也成為了他最著名封面造型之一。這件米字夾克大衣來自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而兩人淵源還不僅如此,David曾經客串時裝編輯采訪過McQueen,兩人一拍即合,整個采訪相談甚歡。而McQueen一直叮囑David,要讓歌迷知道那件米字夾克大衣是來自Alexander McQueen。
1997年:在隨后的幾十年中,David Bowie依舊不停變化各種造型,不過始終沒有再攀如70年代那樣的事業高峰,整個80年代甚至都可以一句帶過,稱之為平庸的迪斯科時代。直到1997年《Earthling》專輯的出現,這也成為了他最著名封面造型之一。這件米字夾克大衣來自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而兩人淵源還不僅如此,David曾經客串時裝編輯采訪過McQueen,兩人一拍即合,整個采訪相談甚歡。而McQueen一直叮囑David,要讓歌迷知道那件米字夾克大衣是來自Alexander McQueen。
1997年:在隨后的幾十年中,David Bowie依舊不停變化各種造型,不過始終沒有再攀如70年代那樣的事業高峰,整個80年代甚至都可以一句帶過,稱之為平庸的迪斯科時代。直到1997年《Earthling》專輯的出現,這也成為了他最著名封面造型之一。這件米字夾克大衣來自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而兩人淵源還不僅如此,David曾經客串時裝編輯采訪過McQueen,兩人一拍即合,整個采訪相談甚歡。而McQueen一直叮囑David,要讓歌迷知道那件米字夾克大衣是來自Alexander McQueen。
在隨后的幾十年中,David Bowie依舊不停變化各種造型,不過始終沒有再攀如70年代那樣的事業高峰,整個80年代甚至都可以一句帶過,稱之為平庸的迪斯科時代。直到1997年《Earthling》專輯的出現,這也成為了他最著名封面造型之一。這件米字夾克大衣來自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而兩人淵源還不僅如此,David曾經客串時裝編輯采訪過McQueen,兩人一拍即合,整個采訪相談甚歡。而McQueen一直叮囑David,要讓歌迷知道那件米字夾克大衣是來自Alexander Mc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