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來自墨爾本大學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RMIT)的理論物理學家們近日對于宇宙的起源,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新假設,這個理論可以說完全推翻了之前我們所相信的“大爆炸”模型。這個新的假設還借了下了早期的量子引力圖論(quantum graphity)領域的光,它的主張就是早期的宇宙經歷了一系列戲劇性的轉變,或者相位變化——在某種意義上和液體轉化為固體的過程類似。為了證明這個理論,研究者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破冰”。
根據研究組帶頭人 James Quach,早期的宇宙可以被比作是一種液體——它是一團形式不確定的物質。當它漸漸冷卻下來,它“具體化”成一個三維空間加一個時間維度的世界,自此,它也就具備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的特征。Quach 說,正式宇宙冷卻的過程賦予了它結構。因此,Quach 和他的小組正在試圖證明出宇宙最初的模型并非是大爆炸,而更像是“大冷卻”——就像水轉變成冰一樣。
Quach 背后的推動力就是他對大爆炸理論的不贊同,他認為大爆炸并沒有完整地闡述出宇宙的成因。大爆炸模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大爆炸本身。在大爆炸中,物理根本不起作用。這個模型無法給出在大爆炸時期究竟發生了什么的預測。你沒法使用數學或是其它任何理論。
而這時就是量子引力圖論派上用場的時候了!在 SPACE.com 的文章中,Natalie Wolchover 這樣解釋道自己的理論:
空間和時間呈涌現性地突然從無定形的狀態中物化出來這種理論,最早是由加拿大的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Perimeter Institute)的科學家們提出來的,當時是2006年。這個叫“量子引力圖論”的理論認為,愛因斯坦所發現的四維空間幾何(即空間-時間)沒有說到根本上;相反,空間-時間應該更加類似于一個格架結構,每個部分都是獨立的,不連續的,就像是物質,宏觀上看是有序的,連續的,但是實際上它們是由不同的原子一磚一瓦構成的。
根據這個理論里,空間由一些數不盡的塊狀物組成,就像電腦屏幕上的像素一樣。所有,為了保證此結論被證明正確,研究者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證明這些“磚塊”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