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進入,是拓寬自己最容易的方式。希望這個專題能幫你發現一些好書,一些你會感興趣的傳主,也希望你從推薦人的名單中,找到一些你感興趣的作者,追蹤他們的作品。
薦書者:阮義忠(攝影家)| 推薦傳記:《梵高傳》 | 傳主:文森特·梵高(畫家) | 作者:歐文·斯通 | 譯者:常濤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念初中時,我讀到詩人余光中于1957年翻譯的《梵高傳》。那時的我對繪畫狂熱,對詩尚未開竅,不知譯者的來頭,卻萬分感念作者歐文· 斯通。在他筆下的文森特· 梵高受盡了生活與精神的折磨,卻把自己的靈魂燃燒成一幅幅令人悸動不已的圖像。這是一本向苦難人致敬的書,告訴世人,凡受過苦必有報償,只要通過試煉,再低下的人,都能在精神上升華為貴族。
記得在閱讀那本書時,每看個幾行就會讓我深吸一口氣,每翻個幾頁就會讓我掉淚、嘆息,或是無語地仰視蒼穹。這本書跨越時空、地域、種族、文化,激發了才十四五歲的我,認定藝術就是自己往后要走的路。后來,我雖然不再畫畫,卻于執筆寫詩及小說后開始攝影,且直到現在都沒將相機放下。若是沒讀過那本傳記,我的人生可能改寫。
在往后的數十年間,除了看過梵高的書信和關于他的電影,我也造訪過他未發瘋前于法國阿爾居住過的黃色小房間,以及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術館,在巴比松尋訪對他影響很大的畫家米勒的故居……每趟旅行都仿佛是在重溫那本傳記。我并沒有實際重讀《梵高傳》,因為我已經學會了直接從別人的身上讀經。每個人身上都有梵高的影子,任何人的一生都曾擦撞出天才的火花,但是,唯有徹底地燃燒起來,成為熊熊烈火,才能照亮以及溫暖周遭的人。
所有的人最終都會成為灰燼,但天才的靈魂會永遠燃燒,把一個又一個其他的靈魂也燃成熊熊烈火。梵高啊,你的靈魂至今仍在燃燒著已是花甲之年的我。
薦書者:維舟(專欄作家) | 推薦傳記:《俾斯麥傳》 | 傳主:俾斯麥(政治家) | 作者:艾倫·帕麥爾 | 譯者:高年生、張連根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在很多人看來,傳記是沒有獨立價值的——也就是說,人們之所以看某本傳記,通常是因為對傳主感興趣,作者寫得好不好倒還是其次的。當然也有少數例外,比如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這本《俾斯麥傳》則無論傳主還是作者,都使它值得一看。
俾斯麥這位以“鐵與血”著稱的政治家,是現代德國事實上的締造者,可以說德國在近一百五十年來的興衰,多多少少都可追溯到他這里。書中常常寥寥幾筆,生動地勾畫出俾斯麥的個性和政治家風范。他年輕時粗魯怪異,有時“用手槍朝天花板開槍向一位朋友宣告他的來訪”;普法戰爭開戰不久,他便勝券在握地寫信給妻子:“這次戰事行將告終,只要上帝不明顯偏袒法國,而我確信這是不會發生的。”1890年下臺前夕,俾斯麥源源不斷地收到各種慰問電、名片和花束,他不禁自嘲地把這比喻為一級國葬。
作者艾倫·帕麥爾畢生鉆研中東歐史,所著《夾縫中的六國》可能是最好的近代東歐史。有人曾說撰寫人物傳記好比“拖網裝滿魚后,傳記作者把網拉上來,進行挑選和分類,不好的扔掉,好的儲存起來,最后切成魚片出售”,那么作為一個卓越的史學家,他對材料的揀選、甄別,以及文筆之靈動,都可說是上上之選。當時給我的最大觸動是:“嗯,原來傳記也可以這么寫。”
薦書者:程益中(媒體人) | 推薦傳記:《尋找家園》 | 傳主:高爾泰(美學家) | 作者:高爾泰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男讀人物傳記,女讀言情小說。這是我讀大學期間,上世紀80年代末的風尚。青蔥歲月,激越張狂,我沉迷尼采、叔本華、海德格爾、黑格爾、弗洛伊德、弗洛姆等哲學家,鉆研過幾本闡述他們高深艱澀思想的大部頭傳記。對偉大歷史人物傳記的濃厚興趣,也在所難免,毛澤東、希特勒、華盛頓、赫爾岑等等,都有涉獵,其中關于毛澤東的傳記,讀過不下二十余種。
隨著年事漸長,讀書重點慢慢轉向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王國維、陳寅恪、胡適、魯迅、陳獨秀、周作人、郁達夫、沈從文、錢鐘書、楊絳、胡風、汪曾祺、孫犁等等,他們寫的和寫他們的,頗讀了一些。近幾年,獨鐘個人史,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張大春《聆聽父親》、徐曉《半生為人》、張立憲《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代》和正在熱銷的羅永浩《我的奮斗》,我覺得都不錯。
我現在是個老男人了,不喜歡重口味。如果要我推薦人物傳記,那就是高爾泰的《尋找家園》。這本書,洗盡鉛華,平淡沖和,其寫作手法類似國畫中的白描,添一字則肥,減一字則弱,而且幾乎不用形容詞;更要命的是,其中的滋味,草色遙看近卻無。
薦書者:譚盾(音樂家) | 推薦傳記:《十年一覺電影夢》 | 傳主:李安(電影導演) | 作者:張靚蓓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安的《十年一覺電影夢》可以為中國精英男性提供值得思考的人生地圖,我們都跟李安一樣,受益于深厚的中華傳統,但我們都要走向世界,并在最為廣闊的市場和形勢下尋找與眾不同的獨特地位和競爭力。在這本書中,與其說我們看到了一個中國人如何成為好萊塢大導演的人生經歷,還不如說看到了一個懷有樸素而誠實情感的普通人,能夠得天厚、順風水,而不是以瘋狂掙扎的狀態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并且在不同的文化中、在跨界的觀念中、在錯綜復雜的人種文化中去形成獨特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哲學。
我們可以從書中看到一個人童年的樸素,戀戀風塵的回憶,人生的苦戀、熱戀和狂戀,這一切都可以成為奮斗的財富,而這些財富恰恰就是非常感人的美好而人文的記憶。當這些記憶能夠和未來的夢想契合的時候,這個人一定會成為世紀偉人。
薦書者:王石(企業家)| 推薦傳記:《波普爾自傳》 | 傳主:波普爾(思想家) | 作者:波普爾 | 譯者:趙月瑟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波普爾自傳》:波普爾是上世紀最值得閱讀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歷史決定論的貧困》、《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拓寬了幾代中國學人的視界。這本傳記,將一個人類思想者一生中內在世界的波瀾起伏寫得翔實而傳神。
薦書者:李銀河(社會學家) | 推薦傳記:《福柯的生死愛欲》 | 傳主:福柯(哲學家) | 作者:詹姆斯·米勒 | 譯者:高毅 | 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福柯太有名了,但在中國卻不為人所知,大家會覺得他那些高深的理論不好懂。但其實福柯的一生很有意思,這么一位大學問家,縱情歡樂,還得了艾滋,這樣的人生對他的理論和研究又有所促進和呼應。作者談論性與哲學、尼采與艾滋等話題的方式,可能會讓一些讀者震驚,但正是通過這些看似懸殊的元素,他建構出一種愛欲的人生。
大概在1997、1998年的時候,我第一次讀到這本傳記,我的心就受到強烈的震撼和吸引。福柯人格與思想魅力誘惑我冒昧地開始了一項我明知自己力有未逮的工作,解讀福柯。這也是我的《福柯與性》一書的由來。生命偶然,人生短暫,人應當怎樣度過一生,這是每一個有靈魂的人在人生的某一時刻必定會思考的問題。
薦書者:翟永明(詩人) | 推薦傳記:《鑄就偶像:蘇珊·桑塔格傳》 | 傳主:蘇珊·桑塔格(作家) | 作者:卡爾·羅利森、莉薩·帕多克 | 譯者:姚君偉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桑塔格”——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知識品牌和最具人氣的文化偶像,其首部傳記《鑄就偶像:蘇珊· 桑塔格傳》再現了一個世界級文化偶像的輝煌歷程,并細細描述了她作為一個普通女性與知識分子的一生。我選擇它除了因為這本書是一本優秀的個人傳記之外,也是一部濃縮的歐美文學斷代史。作為傳主認可的傳記,本書通過大量公開出版的文章、訪談和回憶,以資料豐富的細節和故事,冷靜而公允的敘述筆調,清晰地勾勒出了蘇珊· 桑塔格濃墨重彩的一生。本書的出版對我和全世界熱愛“桑塔格”的讀者來說都是一個佳音。
薦書者:馮唐(作家) | 推薦傳記:《北回歸線》 | 傳主:亨利·米勒(作家) | 作者:亨利·米勒 | 譯者:袁洪庚 |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亨利·米勒,1891年12 月26日~1980年6月7日活在人世間,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英文小說家之一。重新定義了長篇小說的寫法,很大意義上豐富了英文,某種意義上創立了一種宗教。
亨利·米勒是我了解的文化人物中,元氣最足的。亨利· 米勒一輩子思考、寫作、嫖妓,他的元氣,按照諾曼· 米勒的闡釋,是由天才和欲望構成的,或許這二者本來就是同一事物的兩面。
亨利·米勒是思想家。亨利·米勒的小說沒有故事,沒有情節,沒有成型的人物,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主題,沒有懸念,有的是濃得化不開的思想和長滿翅膀與手臂的想像。真正的思想者,不講姿勢,沒有這些故事、懸念,人物像血肉骨骼一般地支撐,元氣彪悍,赫然成型。既然不依俗理,沒有系統,亨利·米勒的書可以從任何一頁讀起,任何一頁都是雜花生樹,群英亂飛,好像“陌上花開,君可徐徐歸”。
亨利·米勒是文學大師。崇拜者說,美國文學始于亨利· 米勒,終于亨利· 米勒。他一旦開始嘮叨,千瓶香檳酒同時開啟,元氣橫掃千軍。亨利· 米勒是唯一讓我感覺像是個運動員的小說家,他沒頭沒尾的小說讀到最后一頁,感覺就像聽到他氣喘吁吁地說:“標槍扔干凈了,鐵餅也扔干凈了,鉛球也扔干凈了。我喝口水,馬上就回來。”
我記得第一次閱讀亨利·米勒的文字,天下著雨,我倒了杯茶,亨利· 米勒就已經坐在我對面了,他的文字在瞬間和我沒有間隔。我忽然知道了他文字里所有的大智慧和小心思,這對于我毫無困難。他的魂魄,透過文字,在瞬間穿越千年時間和萬里空間,在他絕不知曉的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個小屋子里,糾纏我的魂魄,讓我心如刀絞,然后胸中腫脹。第一次閱讀這樣的文字對我的重要性無與倫比,他的文字像是一碗豆汁兒和刀削面一樣有實在的溫度和味道,擺在我面前,伸手可及。這第一次閱讀,甚至比我的初戀更重要,比我第一次自摸更重要,比我第一次在慌亂中進入女人身體看著她的眼睛、身體失去理智控制更重要。我渴望具備他的超能力,在我死后千年,透過我的文字、我的魂魄糾纏一個同樣黑瘦的無名少年,讓他心如刀絞,胸中腫脹。
薦書者:袁岳(企業家) | 推薦傳記:《旁觀者——管理大師德魯克回憶錄》 | 傳主:彼得·德魯克(管理學家) | 作者:彼得·德魯克 | 譯者:廖月娟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文風平實而耐讀。很好地把管理學家是怎么樣煉成的,用多元研究背景生動地展現了出來,雖是人物傳記,但實際上是最佳管理學累積成長路線圖。
薦書者:田沁鑫(話劇導演) | 推薦傳記:《我知道光在哪里》 | 傳主:濮存昕(演員) | 作者:濮存昕、童道明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這本書的可貴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樸素真摯。現在很多人都寫書、出自傳,特別是演藝圈,但就我所見,濮存昕是在真正談表演。已經是知天命之年的他出了這本自傳,整本書中沒有職業之外的八卦故事,含金量十足。其中談到了中國表演的精神和他自己的悟道過程、他的成長之路,以及一個演員世家的幾十年的風雨親情。那種老人藝的氛圍,讓人不由得懷念一個時代的逝去,那是一個全心為話劇、金錢如浮云的理想年代。書中有懷舊,又有辛酸,更有一份收獲。
當時我正在排一個劇,濮哥送了我這本書,我幾乎是連夜看完,第二天就給他打電話,寫得真好。文字清奇,又有趣,專業的感覺游走其中,我覺得十分有收獲。二十多歲時我在深圳第一次真正讀懂了《雷雨》的劇本,重啟了我回到話劇行業的激情。而《我知道光在哪里》,則讓我又一次對所從事行業有一個回顧和省思,禆益十足。
薦書者:馬巖松(建筑師) | 推薦傳記:《破土》 | 傳主:丹尼爾·李布斯金(建筑師) | 作者:丹尼爾·李布斯金 | 譯者:吳家恒|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這是一本自傳體的書,所以書中的話不能全信。整本書講述了一名猶太音樂家如何成長為建筑師,及其孤獨、偏執、瘋狂、自戀的心理歷程。在年輕時代為了把握住柏林的猶太人博物館項目,不顧一切地舉家搬到柏林,8年的感情投入也使他成為了全世界最重要的建筑師之一;“9 · 11”后,他贏得世貿重建的國際競賽,之后又被權力和資本一腳踢開,氣憤中不免摻雜著小家子氣。可悲的是,書中沒有提到的是,在這次挫折后,他卻背叛了自己的情感,開始張開雙臂,擁抱資本。
薦書者:蘇群(專欄作家) | 推薦傳記:《國王詹姆斯》 | 傳主:勒布朗·詹姆斯(籃球運動員) | 作者:雷恩·瓊斯 | 出版社:St. Martin's Griffin
勒布朗·詹姆斯通過ESPN向全世界宣布他棄騎士改投熱火的決定,從那一刻起,他就不可避免地成為體育史上最具爭議性的明星之一。我一直認為,七年多來詹姆斯生活在兩個世界中,在一個世界里,是供公眾膜拜、瞻仰的商業詹姆斯,另一個世界里,是有著七情六欲的血肉詹姆斯。而通常我們所了解的是由公共信息匯總而成的“第一個世界”里的詹姆斯。
我們這個世界已經轉變為由電子信息為基礎單元的信息社會,俗稱“E時代”。在這樣的社會中,信息不由單個人掌控,任何強勢媒體都可能介入并干擾一個明星的形象建立。詹姆斯在他前七年的職業生涯中,個人形象一直非常穩定和健康,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隨著他用一種“E時代”獨有的方式宣布職業生涯方向大轉彎,我們對他在“另一個世界”的生存方式也越來越感興趣。明星傳記是塑造明星形象的有效方式,但我們也知道傳記通常是經過主人精心過濾的信息匯總。這不妨礙我們讀一下詹姆斯出道以來這本最完整的成長記錄。
在這本傳記中,詹姆斯的性格被確定為“堅強、堅韌、堅定”,我認為這樣的總結和他生活在“兩個世界”并不沖突。即使在“另一個世界”里,詹姆斯仍然應該是有別于常人的運動奇才。他的單親家庭背景,也為很多愿意吃苦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勵志模板。詹姆斯能夠忍受在“兩個世界”中穿梭來往的生活,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愿你能從這本書中,找尋到真實詹姆斯的一些蛛絲馬跡。
薦書者:黃昱寧(專欄作家) | 推薦傳記:《告訴我,你怎樣去生活》 | 傳主: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小說家) |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 譯者:姚燚|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自傳性隨筆《告訴我,你怎樣去生活》,記述了阿婆隨第二任丈夫——考古學家馬克斯到敘利亞挖掘丘墟的真實經歷。標題出自《愛麗絲漫游奇境》中的詩歌。在阿加莎看來,“告訴你,我怎樣去生活”既是考古學對人類的“過去”所發出的詢問,又是她的朋友和讀者屢屢糾纏她的問題。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于,你可以把它看成是自傳,也可以拿它當考古筆記、旅游散文,甚至是一本輕盈而實在的心理自助書。
按照阿加莎本人在前言里的謙辭,“這不是一本深刻的書”,只是一杯淡啤酒,一個小冊子,只寫日常生活。她確實堅守“日常生活”的定位,別人籌劃考古路線的時候她在整理行裝,質問“還有什么比一根想要加害于你的拉鏈更加致命的嗎?”游客在伊斯坦布爾抒情的時候,她卻輕聲嘀咕“圣索菲亞教堂在我眼里總是小一號”;她熱愛買鞋買布料,也會坐堂問診,用蘇打粉替當地鄉民祛病消災。雖然克里斯蒂筆下,也常常流露出對異質文明的驚訝,但她總是自動止步于尖刻怨毒的門前。
這種分寸感,與其說是出于“政治正確”的自覺意識,毋寧說,那是一種將奧斯丁式的世事洞明、人情練達進一步加寬、加厚后的結果。事實上,在克里斯蒂的眾多推理小說中,我們不是輕易就能嗅到這種無處不在的“日常”氣息嗎?——她知道,謀殺只是表象,那張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上的殘破之處,才蘊藏著真正的動機。
薦書者:顏強(專欄作家) | 推薦傳記:《老板:多面阿歷克斯·弗格森》 | 傳主:阿歷克斯·弗格森(足球教練) | 作者:邁克爾·克里克 | 出版社:Pocket Books
這是一個歐洲職業足球歷史上最成功的主教練,這也是一個成長于格拉斯哥工礦碼頭區格文(Govan)、勞工階層和商業社會兩種特性在他身上糾纏不清的個體。作為英國著名的傳記作者和曼聯球迷,克里克寫這本傳記,回避了對當事人的采訪,卻極盡可能地采訪了弗格森過往生活50年的身邊人,收集整理大量資料,以簡樸客觀的筆墨,描繪出了一個包含著樸素、堅忍、頑強、溫情、憤世嫉俗、功利、好斗、狡詐、自私和野心勃勃的豐富個體。書中一句格拉斯哥俗語,折射出了弗格森命運之根:“你能把一個男孩帶出格文,但永遠無法把格文從這個男孩的心中抹去。”(You can take a boy out of Govan, you cannever take Govan out of a boy.)
薦書者:彭浩翔(電影導演) | 推薦傳記:《赫爾佐格談赫爾佐格》 | 傳主:赫爾佐格(電影導演) | 作者:保羅· 克羅寧 | 譯者:鐘軼南、黃淵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在旅途中看完了《赫爾佐格談赫爾佐格》(Herzog on Herzog),它是一本對任何有志于從事電影工作的人都該看的書,特別是對想當導演的朋友來說,這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書中他談到很多實際的制作問題,如何克服各種各樣的環境,但當中最教我印象深刻的是赫爾佐格的一段話:“電影導演一生常常不得善終,哪怕是他們中最有力量、最強的人。這一點看看奧遜·韋爾斯(Orson Welles)或巴斯特· 基頓(Buster Keaton)就知道了。”雖難免讓人有點忐忑,但又同時說出了事實。
薦書者:陳村(作家) | 推薦傳記:《蛤蟆的油》 | 傳主:黑澤明(電影導演)| 作者:黑澤明 | 譯者:李正倫 |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此書是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先生所寫,他導演的《七武士》、《羅生門》等作品是電影史上的經典。書中他平實地記錄了自己的生涯,記錄對藝術的探索和感悟。大師做派,毫不故弄玄虛。他從小的事情、小的地方說起,直達藝術之道。
薦書者:麥家(作家) | 推薦傳記:《朱元璋傳》 | 傳主:朱元璋(政治家) | 作者:吳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這部傳記無論是作者還是被傳記者都是盛名素著。吳先生寫此書四易其稿,傾注了一生之熱忱與心血。作品的歷史資料選用嚴謹,手法獨到,每個字都經得起推敲——這樣的創作是今天的作者無法想像的事情。我對此作品飽含敬意。
薦書者:苗煒(媒體人) | 推薦傳記:《上帝難以捉摸:愛因斯坦傳》 | 傳主:愛因斯坦(科學家) | 作者:阿伯拉罕·派依斯 | 譯者:方在慶、李勇等 |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我喜歡阿伯拉罕·派依斯的《上帝難以捉摸:愛因斯坦傳》,原因是里面一大部分看不懂。作者將一般讀者能理解的章節標上星號,說這部分是愛因斯坦與科學無關的傳記故事,而那些沒有星號的章節是在討論物理學,閱讀的過程就提醒你,科學是一種屬于精英的東西,沉迷于愛因斯坦這個形象和理解他的智力生活是兩回事。
薦書者:毛尖(專欄作家) | 推薦傳記:《見證》 | 傳主:肖斯塔科維奇(作曲家) | 作者:所羅門·伏爾科夫 | 譯者:葉瓊芳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見證》是肖斯塔科維奇的回憶錄,這本書在我們大學寢室流傳,看到最后封面封底都沒了。關于傳主是否誠實,我們吵了整整4年。不過,不管對“第五交響曲”的真相持什么態度,我們都喜歡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分享他的很多藝術卓見。也是在這個意義上,《見證》讓我意識到敘述是什么,真實是什么,而人生的純潔和無恥,也可能共用一張臉。至于《見證》這本書,到底見證什么,只有天曉得。
薦書者:徐冰(藝術家) | 推薦傳記:《安迪·沃霍爾的哲學》 | 傳主:安迪·沃霍爾(藝術家) | 作者:安迪·沃霍爾 | 譯者:盧慈穎 |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安迪是一位很好的藝術家,一位出色的思想藝術家,他整個的生活方式、做事情的態度和做藝術的態度都很棒。他對藝術和商業與這個時代之間的關系認識很深、很透徹,而且善于用商業本身來描述和表達藝術,這些在他的這本傳記中都有著翔實的記錄。
所有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