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半球,多達22種信天翁面臨滅絕的危險。其中包括上圖中的棲息于加拉帕戈斯的皇家信天翁。由于被海洋垃圾或者長線釣魚用魚鉤所困,再加上這種鳥繁殖周期較長,使得信天翁的種群數量急速下降。一些環保組織建議在捕魚船上安裝發射噪聲裝置來驅散信天翁從而使其免受傷害。
從墨西哥的鼠海豚vaquita到巴基斯坦附近水域印度河海豚,各種種類的海豚面臨著來自用以捕捉小生物(如蝦)捕魚網的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包括墨西哥在內的一些國家禁止在鼠海豚交配的水域使用纏刺網。(圖中是來自新西蘭的赫克托海豚)
鮑魚是非常稀有的,盡管鮑魚是非洲地區的一道美食,不過其稀有并非由于過度的捕撈。而且,這種生物幾乎不怎么移動,這就使得對于這個種群個體數目很少的物種,交配活動尤為艱難。在美國,大多數鮑魚是靠人工養殖的。2007年,南非鮑魚被定為稀有物種,此后,南非政府就開始敦促其他國家嚴密監控鮑魚交易。
如今,每年返回產卵地產卵的大馬哈魚數量已經不足2000只了,該數目還不到史上高峰期的百分之一。原因多種多樣:建壩、伐木搬運業、過度捕撈、土地開發、物種入侵和環境污染。環保組織正通過反對海岸開發的方式來保護現有的種群數量。遺憾的是現在我們還看不到其種群數量的增加。
金槍魚是海洋資源消耗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大西洋或者墨西哥灣,約有500到800磅的金槍魚作為壽司的食材提供給大眾。而它們日益減少的種群數量使得金槍魚更為熱銷。為了幫助金槍魚擺脫困境(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想盡一切辦法找金槍魚)國家地理頻道在4月份推出了一個節目,名叫“淘氣的金槍魚”。
據海洋學家稱,海龜中有七分之六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圖片中是大家熟知的肯普的雷德利海龜。這種體型較小的海龜在沙灘上產卵,后代在孵化后重新返回大海。不過只有很少數小海龜能順利返回大海,這主要是由于非法捕魚者及其漁網帶來的傷害。
有句老話說,如果你的漁船偶遇北太平洋黑露脊鯨,那將是非常幸運的。根據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說法,這種大型哺乳動物體重可達70噸。由于船只噪音、海洋污染、捕魚網的影響,科學家認為,如今在北太平洋上,黑露脊鯨的種群數量估計只有300只到400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