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好玩

緊急應對互聯網生存危機:我是@你媽,我關注了你!

據相關研究人員統計,50至64歲的上網人群中,有超過半數至少使用一款社交網站——這意味著一大群年輕人不得不尷尬地掩飾起自己在網絡中的日常行徑——不然,那感覺可同裸奔一樣糟糕,足夠令你想關機拔電源了。不過別急。怎么辦?以下九步教你如何防備父母的網絡刺探。

《智族GQ》2013.11.28

緊急應對互聯網生存危機:我是@你媽,我關注了你!

  僅僅一年之前,我父母似乎還生活在《圣經》中描述的時代——沒有智能手機,沒有寬帶網絡服務。過去的生活如夢一場!彼時我在推特上不遺余力地發著葷段子,還花著家里的網費。我可以在臉書上標出自己有酗酒傾向的照片,在Instagram上發一張我公寓里那冒出了雜草的瓷磚地面的照片——看上去真像個盆景。悲哀的是,那些美好的日子一去不返了。我的父母——如同亞洲某發展中大國一般——跨過了有線網絡,直接奔向了4G新時代。很快他們就活躍在了各大社交網站上。據相關研究人員統計,50至64歲的上網人群中,有超過半數至少使用一款社交網站——這意味著一大群年輕人不得不尷尬地掩飾起自己在網絡中的日常行徑——不然,那感覺可同裸奔一樣糟糕,足夠令你想關機拔電源了。不過別急。怎么辦?以下九步教你如何防備父母的網絡刺探。

  第一步:清理痕跡

  先下手為強,在父母來訪你的網絡空間前清理干凈門戶。這好比是在他們來之前擦干凈你公寓里那令人作嘔的浴室。是的,你怎么都達不到他們的標準(爸爸,指著天花板上的一塊黃色污漬,“你怎么不找人把這漏點堵上?這地方房租多少?”),但是至少沒什么會嚇昏他們,或者令他們聲明同你斷絕親子關系。

  第二步:接受他們的好友關注請求

  抱歉,但你不得不這樣做。我的意思是,就算他們絮絮叨叨說個沒完,你也總還是家里的一分子,而且你父母大概寧可用叉子把舌頭叉上,也不愿承認他們被你忽視了。但也許你的父母會像我的父母那樣。媽:“沒事——我知道,對親媽你也有隱私。”爸:“為啥讓你媽傷心?”為啥讓她難過?她生了你。你知道你媽生你有多難嗎?

  第三步:早早設置好友權限

  你知道育兒網站是如何建議父母和孩子坐下來,決定屏蔽哪些不良網站的嗎?它們聲稱每兩個臉書好友申請中就有一個是來自變態的。現在你也可以對爸媽使這套“有益身心”的惡作劇了。拿我的朋友Dave舉例吧。他老爸在他兒子的臉書照片下看到了一大串他兒子的大學哥們兒玩笑似的評論:“看看這小渾球!”他在那張照片下回復了六個評論:“我兒子不是小渾球。”末了還加一句,“我覺得你才是小渾球。”現在Dave設置了權限,老爸沒法在他的任何一條狀態下評論了。權限,早設為妙。

  第四步:準備好保衛自己的人格獨立

  你不僅是一個兒子或女兒。你是一個“人”,有自己的性格。你在網上分享你的生活,就因為你是個自戀的人。這毫無疑問。但對你父母則不然。父母是戴著“懷舊”眼鏡的人。在他們眼中,你永遠是他們的乖孩子。當我媽剛玩推特時,她驚恐地問我,“你的推文里怎么有penis?你不會被開除吧?你從哪兒學來的臟話?”你平靜地回應她,“媽,我就是我,我喜歡黃笑話。不,我熱愛黃笑話。在你的幫助下,我成了一個滿嘴葷段子的成年人,我希望你能接受這樣的我。”再也沒什么能像這樣一番開誠布公的莊嚴宣告,令你媽懾服。歷經人生磨煉,她知道自己應該站在你這邊。

  第五步:“屏蔽”功能,就是為你父母而設的

  之前我們煩惱的是他們打探你的秘密。但知道他們的秘密,豈不更瘆人?我朋友Eric的媽媽,一個單身母親,開始定期在臉書狀態上更新自己的故事,差不多每周三四次。內容大致是:“昨晚老科恩試著在睡榻上挑逗我。他當自己是哪根蔥?布拉德·皮特嗎?”她的朋友愛死這些狀態了,于是她開始披露更多細節。最終,Eric屏蔽了他媽媽。而她還蒙在鼓里,甚至不知道有“屏蔽”這個功能。

  第六步:用表情符號來掩飾敏感而又“父母不宜”的內容

  表情符號如同那種只有30歲以下的人才能聽到的手機鈴聲一樣,是種不可多得的暗號。你敲上,你爸只知道那是一只茄子、一輪月亮、一坨微笑的shi,而不知道它們連在一起就是爆菊的意思。談到爆菊就這么敲吧,簡潔明快。

  第七步:別動不動就說“爆菊”之類的

  要像社交網絡安全系統那樣分析你的父母。在你上傳偷拍的、赤身裸體的日光浴者照片之前,想一想,“我能讓我爸媽看到這些嗎?”同樣地,在你想寫關于昨晚那瘋狂一夜的推文,和發“Jon在吸可卡因”的狀態時都應該好好想想。總而言之,想象父母對此的看法是種檢醒自己的好方法。你最好別發以上那些東西,因為你不是Jon本人。你也別當Jon,因為Dave的老爸會罵你是小渾球。

  第八步:建立統一戰線

  這是條經典的生存法則。你放敵人走近,以至于敵人(學名:父母)忘了你和他們不是一個陣營的。這招需要一個可以出賣的小伙伴,這樣你就可以和父母一起批判小伙伴的罪惡了。比如:“哇,Sarah上傳了張萬圣節照片,打扮得像個應召女郎似的!”如此這般,你就基本上轉移走了你父母對你的注意力。真好使。

  第九步:對他們好點兒——因為總有一天輪到你

  最終,你總要變成如你父母般的父母。這是陳詞濫調,也是真理。你真覺得到2066年你不會在社交網絡上發布你的節日食譜,為期盼游輪打折而祈禱?或者不會逛逛一個五年前流行的社交網站?你當然會。而且你的孩子還會為你尷尬并因你而尷尬。到那時,他們的頭像是裸體自拍,彼此間只用C++交流。所以下次當你看到你媽在你臉書上的留言(“生日快樂,兒子!啊,我生命的全部!我們未來的總統!”),并打算拒加親媽為好友時,好好考慮一下吧。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