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美元時間”(dollartimes)的網站以消費物價指數為基數,計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購買力變化。例如,2000年的一美元相當于2010年的1。28美元;年度通脹率為2。52%。以下年份的一美元購買力在2010年相當于:
1990年:1.71美元
1980年:2.82美元
1970年:5.73美元
1960年:7.35美元
1950年:9.15美元
1940年:15.42美元
1930年:12.56美元
1920年:11.43美元
而1914年一美元購買力則相當于2010年的21。59美元。
購買能力已經大不如前,這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拿出手里的五美元或者十美元,去世界各地走一圈,看看又能收獲什么樣的各類食品。
歐洲篇
德國
5美元大約可以兌換成3。58歐元;這個數目低收入家庭一天生活支出。
在當地的廉價超市,3。58歐元可以購買到一棵圓白菜0。59歐元,一根黃瓜0。29歐元,2斤香蕉0。85歐元,還有0。59歐元一斤的大米,一個0。69歐元2斤重的面包和一塊0。55歐元的植物黃油,總計3。56歐元。普通人家每周在超市和菜市場購買食品的支出大概在30到50歐,3。58歐元僅僅相當于一家人的一頓飯錢。最新數據顯示,食品價格平均上漲2。9%。特別是菜價,漲了10。2%,水果價格上漲了8。2%。
俄羅斯
5美元在俄羅斯約合150盧布。
在莫斯科普通超市里,花150盧布總共可以買到土豆、胡蘿卜、洋蔥和圓白菜各2斤,這些是當地人最常吃的蔬菜。這些菜量只夠普通家庭最多吃兩天。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俄羅斯的蔬菜價格漲幅比歐盟國家高出6。2倍。在一些土豆主產區,當地批發商采購土豆和西紅柿的價格分別為每斤2。5盧布和0。9盧布,但是在莫斯科卻以每斤30盧布的價格出售。據說,莫斯科的一些蔬菜批發市場已被來自高加索地區的黑幫控制。
英國
10美元在英國相當于5。5英鎊。
按照英國現在的消費水平,英鎊的確還比較“值錢”,但是最近半年英國的通脹率從2。2%上漲到4。4%,這就讓英鎊的價值縮水不少。如果拿著5。5英鎊想在街面上吃頓飽飯,那只能去麥當勞點份套餐。在倫敦,用5。5英鎊勉強夠支付近距離的油錢,在倫敦市中心停車的價錢大概是每10分鐘0。5英鎊,5。5英鎊也就夠停兩個小時,和3年前相比幾乎貴了一倍。
亞洲篇
韓國
5美元在韓國約合5500韓元。
在食品價格偏高的韓國首爾,5美元僅僅買到一顆圓白菜。市場上,5美元能買0。6斤左右的韓國本土產豬排,或0。8斤進口豬肉,或兩個熟雞腿,要買本土產的“韓牛”,只夠買0。1斤的量;水果方面5美元能買4 個蘋果,或兩個大梨,或一棵圓白菜,或兩棵奶白菜,或6個西紅柿,或8個獼猴桃。去年10月份,一棵大白菜的價格一度超過了1萬韓元(約合9美元),價格比平時漲了4倍。按照目前的匯率,10美元相當于1萬韓元多一點,差不多可以從水原到首爾坐直達車3個來回,不過兩年前同樣是10美元卻能坐4個來回。 2005年,10美元不僅可以買一張電影票,還能再買一大桶爆米花和一大杯可樂,如今只夠買一張電影票了。
印度
5美元在印度約合225盧比。
在新德里一家中產階層經常光顧的連鎖超市里,225盧比大致能買到22斤土豆,或14斤洋蔥,或2斤大蒜,或14斤西紅柿,或50個雞蛋,或10斤圓白菜,或6升盒裝牛奶,或7。6斤大米。
印度蔬菜價格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84%不斷上漲的菜價讓許多印度老百姓多有抱怨。政府認為極端氣候問題是導致價格持續走高的原因。印度也成為20國集團中通脹水平最高國家。
美澳篇
澳大利亞
由于匯率變動,暫定5美元相當于5澳元。
在悉尼購買糧食,5澳元可以買5袋一斤裝的通心粉或者5斤大米。購買海鮮,可以買到2斤左右的橡皮魚或者小魷魚;蔬菜水果價錢則因季節而定, 5澳元約可買到22棵青菜。大型連鎖超市是買菜首選,價格當然要貴一些。5澳元如果購買蔬菜,只能買一棵大白菜,7 棵青菜,或一棵芹菜,或2斤西紅柿,或一袋半斤的蔬菜沙拉;如購買肉類,可買到半只烤雞,或者最便宜的煙熏肉一斤,或牛排一小盒(約半斤);如購買水果,現在可買到兩個芒果。總體食品價格在一年來上漲1。7%。
阿根廷
10美元在阿根廷約合42。34比索。
從麥當勞看物價。。阿根廷麥當勞的價格在最近5年里漲了將近3倍。5年前,2美元多一點就能買一份巨無霸套餐。如今,這里的巨無霸餐已經漲到5至6美元一份。過去幾年10公斤大米正好賣10美元,如今同一個品牌同一規格的大米10公斤要20美元。超市里一個1斤半左右的白蘿卜折合成美元要5。5美元,10美元只能買2根。如果在首都市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停車,5年前是0。6美元一小時,現在2美元一小時,10美元只能停5小時。
美國
超市里,5美元可以買到一只烤雞。以銷售有機食品聞名的WHOLEFOOD店,5美元在這里能買到1斤小西紅柿,或1。2斤迷你黃瓜,或1。7斤花椰菜,或1。2斤的蘆筍等,而在普通家庭光顧的會員制的COSTCO,5美元可以買到3根普通黃瓜,或10個雞蛋大小的西紅柿,或5斤土豆,或一盒約1。2斤的小菠菜葉子等。美國食品價格指數較2009年9月提高了1。4%。牛肉、豬肉、雞肉和奶制品的價格無一例外都在上漲,有的甚至上漲了20%到30%,是兩年來最高的水平。
無論是已走出經濟低谷的新興經濟體還是仍處于低迷狀態下的歐美國家,菜價的上漲都成了困擾全球百姓的難題。受通貨膨脹和人為投機等因素影響,全球主食和蔬菜價格已創2年來新高。食品價格的上漲讓低收入者最先感受到了窘迫。各國政府也已開始采取措施應對通脹。比如,韓國在設法通過進口蔬菜來緩解“大白菜危機”,印度多次加息限制市場資金的流動性,俄羅斯部分地方政府則設法減少中間環節以杜絕投機。窘境的解決需要世界各國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