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天的搶金潮將“中國大媽”推上了舞臺,并被塑造成打敗華爾街的強悍形象。
然而,“中國大媽”恰恰是會環境中最弱小的一群——不淡定,愛跟風,在習慣性恐慌的支配下橫沖直撞。
近日,黃金價格跌至3年來最低,廣州部分金店再現排隊購買盛況,面對金價暴跌,中國大媽卻“壯膽”不懼“空頭”。其實也是一種變相存錢,不敢消費,攢下來以備養老、“應急”等,”畢竟在中國“后顧之憂”還是不少的。
大媽們把鈔票換成“黃貨”的趨勢有增無減,普通老百姓們出手搶購實體金,當然也有傳統的“存金藏銀”觀念因素。
同時廣州也在金交會的第三天,正式開始對公眾開放國內第一家以民間金融為主題的博物館。
博物館所在的長堤大馬路268號是民國時期金城銀行舊址,力圖營造當年輝煌景象。讓人們更好的了解中國金融歷史的發展,也讓“中國大媽”無處安放的錢袋子有更理性的增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