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北京卻正在從平日的喧囂模式,調整到靜音模式。
道路空曠,地鐵冷清,商戶們大多歇業,平日里喧鬧擁堵的北京,一下變得空寂清靜,似乎進入了短暫的休眠期。
有人調侃到:“我開車走二環,去雙井,去國貿,去四惠,去復興門,去西單,去哪兒都10分鐘,我三環來回開,我天天兒早8點坐地鐵,一人占3個座……”
據2013年的統計數據,節前離京人數達900多萬,相當于官方統計北京2000多萬常住人口的近一半。
這意味著,北京春節期間,現有的城市資源,將由留守的一半人口分享,這自然意味著更為寬敞的道路、更為舒適的公共交通。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中。
人們搶著、擠著進入一線城市,背后的根源還在于城市資源配置上的巨大差異。一線城市鑒于優勢城市的地位,獲得了許多國家政策層面上的支持。
要想讓像北京一樣的一線城市不再上演春節“空城計”,每年春運不再變成全人類最大規模的遷徙,這背后離不開給每座城市賦予平等獲取資源的機會,讓人口流動更為合理,那更多人就不必每逢春節懷鄉愁了。
國貿的公交車站空空蕩蕩。
每天擁堵的道路如今車輛稀少,十分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