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3年4月26日,烏克蘭斯拉維蒂,民眾悼念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后由于參與清潔工作而身亡的受害者。
當地時間2013年4月23日,烏克蘭即將迎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27周年紀念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新掩體建造工程持續進行中。
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的核電站4號反應堆爆炸,至今依然被認為是核能利用史上最嚴重的事故。
當地時間2012年11月27日,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新防護罩安裝工程進行中。烏克蘭官員表示,這一新防護罩建設預計將花費13.1億美元,將于2015年正式完工。
當地時間2013年2月13日,荒棄多年的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出現坍塌,正在那里進行建筑施工的法國公司預防性疏散80名工人。
1986年該核電站發生重大核泄漏,之后反應堆上蓋上了厚厚的“石棺”。目前法國公司正在進行加固工程。12日發生的部分頂部坍塌,當局表示不會出現核泄漏。
27年過去了,切爾諾貝利依然是“災難”、“死亡區”的代名詞。然而,就在這片令人聞之色變的禁區里,由于人類活動的退出,野生動物反而保持著勃勃生機,且迄今未發現變異物種。
科學家廣泛認同,由于遠離人類活動的干預,在過去20多年里,切爾諾貝利周邊隔離區實質上已成為歐洲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這里安居著狼、熊、野牛、駝鹿、野豬、山貓、貍和野馬等野生哺乳動物,還有多種鳥類、蝴蝶和爬蟲,其中不少是珍稀或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