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曠日持久的中俄天然氣協議問題終于有了結果,角力多年的談判在普京來華的最后時刻達成。
雖然中俄雙方都沒有透露具體價格,但到底誰能在這個超過四千億美元的超級大單中獲得更多利益已經引發全世界的關注。
十多年前,中國石油集團與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就已經開始談判,希望達成長達30年、每年供應天然氣380億立方米的協議,但價格問題一直談不攏。
即便是現在,對于中國來說,俄羅斯的價格相對于從中亞國家進口來說并不便宜。
中國去年與土庫曼斯坦的協議價是每百萬英熱單位10美元。但Gazprom需要均價達到每百萬英熱單位12美元才能保本。
但2000年以來,中國天然氣需求增長六倍多,巨大的需求量和動蕩的國際局勢讓中國不得不另謀出路。
而由于近期俄羅斯與歐洲關系緊張,急于尋找西伯利亞天然氣買家的俄羅斯有更大誘因盡快達成協議,因此也有不少分析認為這個價格很有可能是俄羅斯妥協的結果。
盡管如此,現在就預言一個三十年的長期合同還為時尚早,中俄兩國究竟能從這項協議中獲利多少還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