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從義務教育開始,孩子們的課本中就已經出現了各種防災知識,記得小學每次放假之前也都必須要寫一份《安全公約》,內容無外乎“防水防電放煤氣,不去三廳一吧”之類;后來上了中學,隨著教學設備的升級換代,開始在每次放假前收看一期內容重復的“安全教育知識講座”,但“身體力行”四個字卻似乎總也沒辦法貫徹到生活當中,而工作之后快節奏的生活更是將如何防災拋到腦后,卻永遠是在災害來臨之時我們才開始手足無措。7?21暴雨之后,網上曾經一度風傳的視頻正是如何利用車后座的頭枕來砸開車窗玻璃,而最開始的版本也竟然是日本人制作的,可見在防災方面我的確任重道遠。
?
?其實說到防災,大家都懂這個道理,但是誰閑著沒事會故意把家里搞得烏煙瘴氣來實地演練呢?公司的白領們更是忙著每天加班,怎能舍棄如此寶貴的時間來進行消防演習呢?
?韓國大邱就有一家以“安全”為主題的公園,里面設有地鐵、地震等多種安全展示館,游客們以互動方式體驗風雨災害、山體滑坡、地震、火災等并學習相關的安全知識,大邱市甚至每年都會舉辦以此消防安全博覽會,市民的消防意識也普遍得到提高,而且不少市民主動到安全主題公園接受安全教育。據說有一家三口在體驗完整個樂園之后被系統評價為93分,而合格分卻是95分,因此他們被告知需要再次體驗。
?
聽說在我國蕪湖更是出現了直接打著“災難體驗”為主題的公園,把休閑體驗和災難教育結合,以此來提高游客的防災保護意識。這種“寓教于樂”的思路就不錯,各個城市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推出屬于自己城市的安全主題公園,比如北京可能就得加上個“防沙塵暴”體驗館,東北地區可能就得配套“防雪災”體驗館,諸如此類。
此外,我們也可以發散思維,比如在每所小學、中學、大學都會舉辦的運動會上,完全可以開展這樣一項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趣味項目,甚至可以每年單獨開辟一個“安全運動會”,真正把安全教育帶到生活中去。
?實際上,北京也有類似于“交通安全主題公園”的規劃,但是如何吸引游客,如何將整個“安全主題公園”運營下去也是值得討論的。
Jonathon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