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運氣氛一旦濃烈,很多和奧運相關的事件就會被挖掘,首當其沖就是奧運獎牌。本屆奧運會上,運動員脖子上的獎牌比北京奧運會時貌似個頭大了兩倍之多,著實吸引眼球,但較真論起真實“價值”的時候,“大獎牌”底氣稍顯不足了。
據報道倫敦奧運的銅牌由97%的銅,2.5%的鋅和0.5%的錫制成,成本價還不到3英鎊(約30元人民幣)。金牌也只含1.34%的黃金,其余是92.5%的銀和6.16%的銅,價值410英鎊(約4000元人民幣);銀牌價值210英鎊(約2000元人民幣)。
奧運獎牌的含“金”量一直被人們津津樂談
是否有點大跌眼鏡,碩大的獎牌實際價值平平。銀牌中原本已經含金量甚低,這次干脆被銅所取代,金減銅增,導致銀牌價值降低,銅牌則更不在話下。
如果將運動員獲獎后,將獎牌兌現,可以買到些什么呢?銅牌選手可以叫2分麥當勞套餐,差不多2盒櫻桃(700g左右),一本高級時尚雜志,或者一個高級德國拖布。
金牌只是一個象征,再足的含金量也無法和運動員付出的辛苦相等
回望下前幾屆奧運獎牌,價值有何差異?
2008年北京奧運會,3000枚的獎牌是用13公斤純金、1噸白銀和1噸黃銅鍛造而成。金牌和銀牌質地為純銀,冠軍獎牌上鍍有不少于6克的純金,背面鑲嵌玉所以稱之為金鑲玉,實際價值僅為大約83美元。
金牌代表第一,已經足夠代表榮譽
2010年,奧運金牌運動員、1980年的美國男子冰上曲棍球國家隊成員Mark Wells,在金牌公開拍賣前數年,將之私下賣掉籌錢治病。金牌最后在拍賣場上再度易手,成交價高達31.07 萬美元。
相比較運動員付出的辛苦努力,獎牌的實際價值是無法比擬的,“價值論”只是一個笑談,為緊張的奧運賽事增添幾個輕松話題,無需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