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中國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為116.4平方米,也就是說,人均住房面積為36平方米。有多少打拼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所“蝸居”的出租房達(dá)到了這個水平呢?想一想是不是又“拖”了祖國建設(shè)的后腿,真是慚愧。對于跌漲有時的房價,已經(jīng)沒有人再愿意抱著僥幸的態(tài)度了,漲,肯定漲,絕對暴漲。
??????????????????????????????????????????????????????????????????????????????????????????????????????????????????????????????????????? 房價總是越漲越高
? 鄰居韓國的房價也偏高,炒房人增多,空置房也越來越多。政府可以保障無房者的權(quán)益,允許他們先有住房,擁有二套房時則需要交稅,這個稅的高度讓人吃驚,一套房的增值稅為9%,第二套為36%,第三套則為75%。由此可見,在韓國做炒房客幾乎沒有什么油水了。
美國人對房屋空置率的概念比較簡單:調(diào)查時無人居住,就算有業(yè)主居住,如果他登記的常住地是另一處住房,此處也會被認(rèn)定為空置房。亞特蘭大地區(qū)會對空置房采取罰款的措施,而巴爾的摩等地則更為直接的——拆!從1965年起美國每個季度發(fā)布一次住宅空置率,如今美國的房屋空置率僅為2.1%。
?????????????????????????????????????????????????????????????????????????????????????????????????????????????????????? 沒人住的房子就拆,手腕強硬些確實有用
瑞典和美國一樣,對待空置房屋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政府會征用空置一年以上的房屋進(jìn)行租賃,租不出去的就要被拆掉,雖然此舉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但卻對治理空置房屋非常有效。于是瑞典人不會輕易炒房和買房,房屋利用率非常高。
荷蘭的高福利讓人羨慕,政府為無房者撐腰。只要房屋空置一年以上,任何人都有權(quán)居住,而大部分荷蘭人非常愿意將房子提供給無房者,在政府的協(xié)調(diào)下,房主起碼知道自己的房子住的讓人是否可靠。
????????????????????????????????????????????????????????????????????????????????????????????????????????????????????????? “蝸居”的感覺沒人喜歡,可家在何處卻遙遙無期
沒想到當(dāng)年歐盟的第二富國愛爾蘭如今被房子“折騰”夠嗆,經(jīng)濟(jì)和房價一起飆升,投資者炒房、銀行貸款條件松,加上政府失察,房產(chǎn)泡沫即將幻滅。愛爾蘭房屋空置率達(dá)17%,一些城鎮(zhèn)已經(jīng)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鬼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