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級市場里的商品花樣百出,讓人挑的頭暈眼花,往往只看名字,覺得好聽便動了心思,殊不知仔細一看標簽即可恍然大悟,有時候完全不是你想象中的樣子,在美國的超級市場也是如此。當然,你不會吃到“皮鞋酸奶”,但如果不明構成,很有可能危害到您的健康,比如你是三高人群,大量攝入美味多功能的花生醬peanut butter,就太不明智了。
一般食品標簽上包括美國聯邦法律規定必須標注的部分有很多,其中商品標示是最為重要的,包括產品名稱、內容量以及生產商和包裝商和聯絡方式。如果該公司沒有在所處城市電話簿中進行登記,還必須標注帶有門牌號的詳細地址。
到底買什么你知道嗎
其次就是配料名單,必須按照內容量的比例由大到小進行排序,如果好好研究下配料表,有些不適合本人健康的食品就可以不必選擇了,而事實上很多人懶得看這些芝麻小字。在美國有一種包裝甜美的水果味道的早餐麥圈,非常受到小孩子的歡迎,這種原名叫Fruit Loops的麥圈標簽里有十幾種配料,根本就沒有一點水果的影子,也就是說廣告語和食品本身完全不搭,必須接受改名的要求,盡管如此該產品的形象表達強烈,消費者已經對其信任,甘愿鉆入商家的“圈套”中,這絕對是商業成功,卻是消費者的失敗。
在食品配料中,美國目前沒有明確法律要求針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注,可能是受到龐大利益群體的壓力和阻撓,這一立法進程緩慢而困難,民間呼聲不夠強硬,所以如果你看到標簽上有“GMO free/not genetically modified/not genetically engineered/no using of biotechnology”字樣,都是強調食品本身是非轉基因。
每餐食用量,為了計算營養成分而設定的美餐食用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如果不看清楚很有可能被誤導。一小盒哈根達斯冰淇林,營養成分標注的飽和脂肪含量為每日攝入量的50%,這已經很驚人了──不過可能你決定豁出去放縱自己一下,當你三口兩口把整盒都干掉的時候才發現每餐食用量那小字寫的是1/2 cup。號稱零脂肪含量的這一小盒果凍粉標簽上寫著每一個serving只有80個卡路里,糖的含量是一天攝入總量的6%。但是當我們抱著健康減肥的幻想,把一盒果凍做好吃下去,發現這一盒實際包括四個servings。做做乘法,就會發現你幾口輕易地吞下了一頓飯的熱量。這看上去像是腦筋急轉彎,不過如果你不夠精明就永遠無法戰勝商家,本來就這場“仗”就勝算頗小。
超市里的標簽“疑點重重”
營養成分,針對主要的微量元素──維他命A、C和鈣、鐵都要──進行標注,如果食品包裝上出現了關于某種特別礦物質的宣傳,那么這種成分也必須列在表格里。
美國食品行業的持續增長使食品標簽繼續成為增長最快、最有競爭力的標簽細分市場,盡管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頒布實施的繁瑣法規,對用于食品標簽印刷的承印物、油墨、涂料和膠粘劑等有很多直接或間接相關的規定內容,但食品標簽卻是少數幾個能夠經受住經濟衰退影響的分支行業之一。美國柔印圖文公司的總裁蒂姆·麥克唐納說,食品種類的細分就要求食品標簽制造商必須要審視自己的設備。標簽的行業存在的問題會直接影響食品“安全”,尤其是促銷時使用的促銷標簽往往缺東少西,因為更換頻率快,廣告宣傳花樣一多成品變高,監督體系正在努力完善,而作為消費者的你也要擦亮眼睛,為健康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