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的汽車市場沒有什么太大的喜事,一開始就步入低迷,如果把所有細節都串聯在一起,如同推理小說一樣的手法去看,整個事情也許會明朗很多。
今年3月20日凌晨國家發改委調整油價,正式進入了“8元時代”并且創歷史新高。提價正悄然聲息的影響著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油價上漲后更多人開始將目光投向小排量或者混合動力型車。雖然不久前油價調控又似乎重回“7時代”,但驚魂未定的人們仍然心有余悸。油價的調整并非表面上一箱油多20元錢這么簡單,打車費上漲、車主每月多支出的油費,到通過運輸影響柴米油鹽的價格,讓人怎能安心。
油價每動蕩一次人們的心就驚顫一回
3月21日奇瑞與捷豹路虎聯合對外宣布,雙方計劃以股比對等的形式建立合資公司。英菲尼迪的國產就引起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渲染大波,中國合資國產豪車品牌不再是德系“三駕馬車”的天下。捷豹路虎與奇瑞汽車的合資形式打破了原來僅以代工工廠的模式,不僅對消費者帶來價格優惠,也讓自主品牌掌握了核心科技。
6月30日晚21點廣州宣布將執行中小客車限購政策,自此之后廣州市各大汽車銷售量持續走低,對于自主品牌來說日子就更難過了。那些好不容易搖號或者拍牌獲得購車資格的消費者更傾向于一步到位買一輛中高檔車型,于是主打低價位的自主品牌就這樣“被限購”了。
經過十年快速增長,中國汽車行業已經到了一個調整階段
由于釣魚島問題中日關系一度緊張,國內各地爆發的抵制日貨活動首先波及到了汽車行業。日系車在華銷量一度飆低,8月日系車已顯頹勢,在接下來的3個月造成的影響已經令日系廠家猝不及防。豐年今年9月的在華銷量比去年同期下跌40%。比銷量微縮更加可怕的是,消費者的信心重拾,豐田等日系車都推出了對被砸車輛的賠償方案,但要想徹底消除人們內心的陰影恐怕還需要更長的時日。
2012年掀起一股“豪車國產風”
近日國務院通過審批,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今后凡隱瞞缺陷情況并拒不召回等嚴重違法行為,生產者將被處以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1%以上10%以下罰款。“千萬級罰金”將會對明知有缺陷而不召回的企業產生巨大震懾作用。
與過去十年年銷量從200萬輛攀升至1800萬輛的“井噴”式增長相比,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出現的只能算是“微增長”,原因是由諸多元素引起,企業、消費者和政策都參與其中,牽一發而動全身。消極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換擋為了提速,而蹲下則是為了跳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