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萊塢影片收到中國觀眾喜愛已經成為事實,很多國產影片欲闖奧斯卡未果也讓人惋惜,大可認為是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念與題材、手法等暫時不被國際認可,而對好萊塢的青睞還是阻擋不住各地影星以美國影壇為終極目標。
好萊塢是演員的天堂也是觀眾目光的最頂端
今年中美雙方的協議是,中國每年引進大片從20部增加至34部,而美方的票房分成也從原來的13%上升至25%,于是本土電影開始感覺到巨大壓力,快要不能承受之重擔落了下來。如何與好萊塢對抗成為各國電影界奮斗的動力。印度沒有引進片額的限制,因此每年都有上百部好萊塢電影在印度上映,可這些也僅僅為本土電影的十分之一,因為寶萊塢的電影多取自傳統文化,其敘事方式和價值觀也都符合印度人的信仰與習俗,本土電影達到市場份額的85%,可謂是抗爭中的勝利者。此外印度電影票低廉,很多低收入群體仍然可以走進電影院。
印度電影有著屬于傳統文化的魅力
上演過一段時間的肥皂劇,泰國電影開始借鑒好萊塢的技術和經驗,開始運用西方的視聽語言和敘事風格,和印度不同,泰國是改變自身的成功例子,神話鬼怪恐怖電影大量涌現,表現不俗。
日本則選擇了一條好萊塢并不擅長的領域:動漫和電視劇改編。最為世界動漫強國,日本有著豐富的資源,任何國家都不能取代他的地位。在特效大片方面,日本也嘗試取材自本地漫畫做為改編,技術表現和文化輸出上有了明顯的進步。在日本本土電影份額占到了54.9%,有著堅實的發展前景。
動漫產業的功績在日本影壇絕對是不可比擬的
另一個亞洲電影強國是韓國,自從1998年完全解除進口影片數量的限制后,大片引進掛起一陣旋風,但政府也采取了保護措施,規定國外電影票價、鼓勵財團進入電影產業并加大投入,于是韓國電影漸成工業體系,開拓遠近市場。近幾年多有影片斬獲各類國際大獎。
具有悠久電影歷史的法國,也在好萊塢進軍的腳步聲中受到影響,面對威脅,法國電影正在十分艱難的構建一種另類的觀念,每張由法國影院售出的電影票的一部分收入都會用于資助法國電影制作。法國電影風格會被繼續傳承,保持傳統的同時也與好萊塢進行合作。
在臺灣,本土電影的成績起伏不定,當好萊塢大片侵襲時本土電影一度萎縮不前,直到低成本溫情戲《海角七號》和講述原住民抗日故事的《賽德克巴萊》問世,才讓臺灣電影有了一絲興奮點,讓人們看到了寶島還在閃光的希望。
好萊塢并不可怕,它是各國電影學習的榜樣和前進動力,如何調整和改變,如何堅持和延續都是各國電影人需要長時間實踐和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