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日,北京市政府外事辦負責人在回答記者關于北京空氣質量問題時表示,北京市已制定2013-2017年城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但他同時又指出,“城市大了之后,中國人習慣的烹飪,對PM2.5的貢獻也不小,希望市民配合做好清潔空氣的工作。”
就此,新浪博客發起一項調查,而其中超過百分之七十的人認為不可能有影響。網友們也紛紛就此展開了調侃。有人表示“不好意思,做飯也給國家添麻煩了”,有人建議居民也施行搖號炒菜或者單雙號限制炒菜的方式來響應號召,也有人質疑中國人炒菜都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怎么不見古代也有霧霾天呢。
@hlpluto:咋的,還不讓做飯了?某些官員不從自身找原因,竟從老百姓身上找事。
@深山遠處:幾十年前難道北京人都不做飯嗎?那時為什么空氣質量就很好呢?
@中青報曹林:跟一個做過新聞發言人的朋友聊這事,朋友說:PM2.5和所有燃燒排放行為都有關,怎么能把做飯單拿出來說事呢?這不是自殺式新聞發言嗎?
@濤-子非魚:果然是廚子干的,機動車沉冤得雪了呀!
@牧羊少年:呵呵,開始怨車,后來怨燒烤,現在怨我們做飯了。
@托傾湯:原來在中國,堵車是因為玩微信、微博,PM2.5超標是因為烹飪啊!
@饒原生:學習北京機動車限行好經驗,居民們也推行門牌號碼尾號輪換“限煮”吧!
據中新網報道,大氣物理專家、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指出,烹飪對于污染的“貢獻”遠小于汽車,比其他工業,建筑行業等大的污染源也要小得多。
王庚辰表示,造成霧霾的最主要原因是顆粒物排放的增加,其中汽車的排放量大約占到了兩成,其余包括了工業排放和人類活動等等。而且就算對于汽車本身的排放量來說,也收到了包括速度、燃油質量等多方面的影響。
對于烹飪而言,他指出烹飪的確會對污染有一定的影響,但烹飪的地域性較強,他舉例在百萬莊燒烤會對當地區影響,但是對亞運村就沒什么影響。
對于烹飪這件事情是否會對PM2.5造成影響,各家自有言論,但就數據表示看,占比例最大的是汽車和相關工業,大約有40%-50%,外地污染傳輸占30%,烹飪源能占到15%-20%左右,揚塵占的比例少于10%。
可見,其實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說法并非無稽之談,但是大家卻還是對這種說法表示了反感,這種調侃的背后透露出的公眾對于政府能力的質疑。從上述數據中可以顯然看得出汽車和相關工業的排放占到了絕大部分,但在采訪中卻偏偏避重就輕,不談如何解決最重要的問題,而是抓住烹飪這點,恐怕就算全城人都吃涼菜也無濟于事吧。相信如果政府真的能夠履行約定的話,那么百姓也不會持有如此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