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看著我的檢驗報告,搖了搖頭,對我說:“你要安排明天住院了。”
“不行啊,”我回答,“明天我要去巴塞爾呢。”
“巴塞爾?”醫生一臉疑惑地看著我,“有那么重要嗎?”
作為一個外行人,他不會懂得巴塞爾這三個字代表的意義。在10多年前的鐘表收藏風潮混沌初開時代,我曾在某大報寫過一篇巴塞爾表展的報道,結果這三個字被無所不曉的偉大編輯全部改成“布魯塞爾”。這是一個絕對沒有觀光游客的城市,展覽之后就變成寂靜的邊陲小鎮。有一年,我決心仔細了解一下巴塞爾,展后在那里留了三天。結果發現真的很無聊,只是餐廳的餐牌在一夜之間回復原價,便宜了一半。
往左一點是德國,往右一點是法國,車程都不過20分鐘,所以巴塞爾得到了國際貿易的便利。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各大鐘表品牌都爭相參加這個展覽,使巴塞爾表展成為每年新作品發布曝光的最佳場所。近15年,巴塞爾表展不斷擴張,展館加建再加建,多了好幾個。18年前我第一次參觀,所有品牌加起來只占現在地下1號館面積的一半,連幾年才做一塊表的獨立制作人,也可以在此占一地盤。可以想像,鐘表世界的發展有多快。
我不顧醫生勸告,堅持要到巴塞爾來,除了這是不能錯過的盛會之外,還真的很想看看今年百達翡麗的5216,知道它跟5339的聲音區別。擁有一只該品牌的陀飛輪三問表,是表迷順理成章要做的事。以前不考慮,只是因為5002過巨,而3939跟5016又太小(當然最主要的是那時彈藥不充足)。兩款表我選了什么?聲音稍遜但外形更美的5216,我想等白金或鉑金黑盤的。我本以為5216會是今年的明星,誰知道到了最后關頭,百達翡麗推出了構造更復雜的5208P。
跟5216相比,5208沒有了陀飛輪,但多了計時功能,還有自動上弦。聽到這樣的功能組合,我相當詫異。在機芯的布局上,計時很難跟三問自動表結合在一起,除非使用如同5960那種高科技的垂直離合。80多萬瑞郎的表使用垂直離合,似乎是不可想像的事。結果在巴塞爾看到,百達翡麗很聰明地使用了三明治式結構,不需要為位置煩惱。在此新作上,基板是在5078上使用的三問自動機械,正前方是類似5207的窗口式萬年歷模塊。而計時的部分,就是夾在兩者之間的“餡”。
這個“餡”很精彩,乃薄薄的水平離合計時模塊。百達翡麗在新聞稿上還特意描述了水平離合的優點。朋友們追捧手上弦的計時表,看來不單是為了美觀與傳統,現在原來真還有技術上的加持。我最欣賞的,乃它的計時部分為單按鈕形式。在這50年里面,百達翡麗沒再做過最傳統的單按鈕的“單”計時表。如果這個按鈕與表冠同軸或者像上世紀30年代同品牌古董計時表那樣與表冠同體,那真的比完美還完美了。
它是今年巴塞爾大展上最美麗的復雜功能腕表。但了解我的朋友們都可以想像得到,我并不喜歡里面所用的硅擒縱。不過,硅的流行,必然會像當年的石英那樣無遠弗屆。世界的潮流,不管是不是逆流,必然在某段時期里難以阻擋難以推翻。所以,我們日后將會看到更多使用硅游絲或者硅擒縱部件的手表。而且,它的性能也是不用懷疑的,就像石英表的性能遠遠優于機械表那樣。就算作為力捧人手制表的High Watch Making的人,我對此也樂見其成。High-tech Watch Making,現在帶來了高性能與高復雜度,所以現在世上超多自產機芯復雜表,在巴塞爾走一圈,什么稀奇古怪的東西都在高科技的主導下來到世間。但這個風潮對未來來說,我相信也會有一定的啟發。新生代機械表經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發展,再加上近年的無限膨脹,已經到了另一個瓶頸,如果不作出突破,那將是一個困局,如同1969年的困局。
用偉大光明正確的新型尖端機械做機芯,隨之而來的是非傳統的物料接踵而來。我完全同意,這些新物料的確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例如橡膠、碳纖維、陶瓷等等非金屬物料,與金屬色澤配合有神來之筆。在大眾化市場,它們將會再能流行五六年以上。不過,似乎不會有人同時擁有七八只這樣的表,就算是手上有數百只表的收藏家也如是。不過,時尚潮流是此時此刻人們看了就會瘋狂的東西,沒有人介意它是不是永恒,它是不是未來的天之驕子。如果不能被取代,它就不屬于潮流,而是另一種叫做經典的東西。如果閣下覺得橡膠與陶瓷會成為手表的貴重經典,請接受在下的敬禮。
冷眼旁觀,經典的魅力其實也在慢慢滲透。今年,許多品牌生產白琺瑯盤或者多彩琺瑯盤的手表。這種現象,在過去是從來沒有過的。四種不同的琺瑯工藝,加上貴金屬的雕刻,本來就是鐘表的傳統技術之一,與鐘表與生俱來,只是因為生產過程復雜沒人從事近乎湮沒。在高科技與新物料流行的同時,傳統琺瑯靜靜地卷土重來,會不會是經典藝術密謀復辟的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