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薩克森:德國精湛工藝的家鄉——逄小威攝影展》于中國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該項目由中國當代著名攝影家逄小威與來自德國薩克森州的朗格制表公司合作完成,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策展,由光明日報社主辦。策展人范迪安,攝影家逄小威,朗格總裁 Wilhelm Schmid以及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為展覽剪彩。
展覽通過CITY SCAPES(城市景象)、POINTS OF VIEW(視角)、 CHARACTERS(薩克森人) 、CRAFTSMANSHIP(工匠技藝)與ASPECTS(方面)五個空間,呈現150余幅以德國東部薩克森州自然、歷史、人文、工商傳統與人物為主題的黑白攝影作品。CITY SCAPES內8個大小不一,高低有致的方盒組成一座抽象“城市”,展示建筑、河流、橋梁等城市景觀作品。鋪設石子路面及木制甬道的POINTS OF VIEW展現薩克森自然中的雄奇與秀逸、寧靜與力量。CHARACTERS充滿了逄小威鏡頭下形形色色薩克森人的當代生活秩序。CRAFTSMANSHIP內的作品則捕捉了薩克森州一些才華過人的手工藝者的工作狀態。
2015年,朗格發起拍攝項目,旨在將薩克森豐厚的人文歷史和工藝傳統、這片土壤所孕育出的追求完美與精益求精的精神信仰介紹給中國人民。攝影家逄小威積極投入,從德累斯頓到萊比錫,從開姆尼茨到格拉蘇蒂,歷經月余,足跡遍及薩克森,拍攝了上千張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
2015年,朗格發起拍攝項目,旨在將薩克森豐厚的人文歷史和工藝傳統、這片土壤所孕育出的追求完美與精益求精的精神信仰介紹給中國人民。攝影家逄小威積極投入,從德累斯頓到萊比錫,從開姆尼茨到格拉蘇蒂,歷經月余,足跡遍及薩克森,拍攝了上千張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
薩克森不僅是德國精湛工藝的家鄉,也是朗格的家鄉。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于1845年創立制表廠,為薩克森的制表業奠下基石,并將畢生精力投入鐘表事業與地區民生及經濟發展。其曾孫瓦爾特·朗格秉持相同信念,于1990年代復興朗格品牌的同時重振家鄉經濟。
瓦爾特?朗格說道:“我生于德累斯頓,并在附近的格拉蘇蒂鎮成長。不論人生哪個階段,不論在哪里生活,我始終屬于薩克森州。這不僅是出生地的問題,亦關乎一種精神面貌。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工藝傳統,以及德國工業在19世紀的迅速發展,都形塑出薩克森州的個性。”致力于地區發展根植于朗格的傳統之中,朗格立足于薩克森,更望將薩克森推向世界。
朗格亦以保護和弘揚薩克森地區精湛手工藝的傳統為使命,與攝影家逄小威的合作項目為此提供契機。朗格總裁 Wilhelm Schmid 表示“當我第一次看到逄小威的攝影杰作時,便覺得與朗格的作品有很多共通之處。
傳奇攝影家亨利·卡提耶·布列松說得最為精妙:‘照片由相機創造出來無疑是個錯覺,其實照片是由攝影師的心思、眼睛和思想創造出來的。’我們的腕表也是一樣。要制作一枚復雜機芯,制表大師目光之銳利、匠心之獨運、思考之縝密,三者缺一不可。正如一幅攝影杰作,一枚高級機械腕表既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亦是卓越工藝的結晶。”
開幕式當日,由攝影家逄小威拍攝,旅奧地利華人女作家常暉撰文,朗格品牌支持的《SAXONIA》攝影集也正式發布。其中,收錄了逄小威兩百多幅攝影作品與常暉親自撰寫的數十篇深度解析,在時間與空間的縱橫交錯中,還原了一個真實豐滿的薩克森。
《薩克森:德國精湛工藝之鄉——逄小威攝影展》 日期:2016年4月24日至5月3日(閉館日:4月25日、4月30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3層13-17號廳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一號 開放時間:9:00-17:00 (16:00停止入館)
《薩克森:德國精湛工藝之鄉——逄小威攝影展》 日期:2016年4月24日至5月3日(閉館日:4月25日、4月30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3層13-17號廳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一號 開放時間:9:00-17:00 (16:00停止入館)
《薩克森:德國精湛工藝之鄉——逄小威攝影展》 日期:2016年4月24日至5月3日(閉館日:4月25日、4月30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3層13-17號廳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一號 開放時間:9:00-17:00 (16:00停止入館)
朗格全球市場總監Katharina-Mack
朗格與中國美術館亦有淵源。2008年,中國美術館曾與德國三大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了——“靈動的風景:穿越德意志藝術時空”和“格哈德·里希特藝術展1963—2007”兩大展覽,堪稱當時國內最大規模的一次德國藝術展。展覽匯集了德累斯頓國家藝術博物館、巴登巴登弗里德·布爾達保藏館、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繪畫收藏館、柏林國家博物館等多家歐洲著名博物館館藏的118件德國100多年間的藝術精品。朗格作為贊助商支持了當時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