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腕表

鐘表文化之旅

在SIHH緊密的行程中,我們分別拜訪了帕瑪強尼、江詩丹頓以及伯爵的表廠,對那里制表師們精湛的技藝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巴黎,我們為卡地亞在巴黎大皇宮的典藏展覽而驚艷,同時,格拉蘇蒂原創對德國制表工藝的傳承也令我們為之折服。我們帶你深入這5個鐘表品牌,與你分享這一段充滿鐘表文化的特殊旅程。

溫艾、 Lee 、東洋2014.11.25

?

Vaucher機芯工廠

冬天的日內瓦表展(SIHH)紅毯鋪地,熱鬧非凡,但城市內卻十分蕭索。然而一開出日內瓦城,碰上晴日,即使是在冬日你也能感到瑞士自然風光的美好,沿途可見阿爾卑斯山脈白雪皚皚的山脊,而萊芒湖平靜、波光粼粼的湖水也時而可見。車就這樣一路開一個多小時就一下子進了全白的世界。

代堡(Chateau-d’Oex)就是雪白世界中的典型瑞士小山村之一,它之所以被世人知曉全因這里在每年1月最后一星期所舉辦的“瑞士代堡國際熱氣球節”(1999年3月,瑞士探險家貝·皮卡爾與英國人布·瓊斯駕駛熱氣球從代堡出發,歷經19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不著陸熱氣球環球飛行的壯舉)。該活動匯聚近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熱氣球飛行家。而帕瑪強尼自2007年起就開始成為熱氣球節的首席贊助商。今年,醒目的橙色帕瑪強尼熱氣球也再次現身節慶現場,跳進熱氣球,徐徐升到空中,你能遍覽阿爾卑斯山區的壯美景色,也能體會為什么一個表品牌會對它如此執著。

“自然!”當我問米歇爾·帕瑪強尼 (Michel Parmigiani)先生為什么其標志性表耳是那種造型的時候,老先生執著地在餐巾紙上畫出一個水滴狀,并說斐波那契數列描繪出黃金的自然比例,這比例存在于自然的世間萬物,也理所應當存在于腕上的時計之中。

在米歇爾的陪同下,我們在氣球節后驅車前往弗勒里耶(Fleurier),探訪這一當今少有的高檔獨立制表品牌的發源地。在山度士家族基金會(Sandoz Family Foundation)的鼎力支持下,帕瑪強尼自創立伊始,就深知保護瑞士制造技藝及保持制造技術領先的重要性,從而成就了今天帕瑪強尼完全獨立的制表體系以及業內領先的制造水平。現如今,帕瑪強尼在弗勒里耶、阿勒(Alle)、蒙堤亞(Moutier)和拉紹德封(La Chaux-de-Fonds)等地的工廠已組成一個完美組合:負責生產機芯、表殼、表盤和所有其他部件。

位于弗勒里耶的Vaucher機芯制造廠(Vaucher Manufacture)為帕瑪強尼提供高品質的機芯(工廠現產能為一年兩萬個,因此也為其他品牌提供機芯),機芯廠在打造“高端”和“尊貴”級品類腕表方面尤其出色。此廠整合了包括機芯研發、主夾板、板橋和特定腕表部件的數控加工,一個大型機加工車間,幾個預組裝、組裝、包裝和培訓車間,主夾板與板橋裝飾,所有部件的手工倒角和電鍍。而位于拉紹德封最負盛名的高端表殼制造廠“Bruno Affolter SA”于2000年被收購,在更名為Les Artisans Bo?tiers后為帕瑪強尼提供高質量的表殼。

Vaucher機芯工廠

Peacock Egg

帕瑪強尼與其他品牌一個真正的不同在于其高超的古董表修復技藝。帕瑪強尼表廠中設有一所專門修復古董珍藏的工坊。古董鐘表的修復絕不只是讓表重新運轉這么簡單,除了消失的齒輪、部件的氧化、表身的磨損外,很多表款還集結了銅鎏金、琺瑯、珠寶、矜貴木質等材質,并運用了多種工藝技法。因此,真正的修復是一個極其繁雜的過程:修復師必須博覽群籍,遍訪各個博物館,尋找可說明某種機械功能的相關特定文獻,甚或扮演“福爾摩斯”的角色,來解讀消失的齒輪所留下的痕跡。就這樣,在著手拆卸之前,修復師得先花費相當的時間仔細觀察,將它抽絲剝繭……

修復師必須無條件沉浸在前輩大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藝中,以求在心領神會中忠實地將其重現。為此,他必須精通相關的各門技藝,像是金銀細工、琺瑯上釉、鐫刻鏤空、鍍金或玻璃制作技法。正如帕瑪強尼先生所說:“古董鐘表修復,不光是要讓古董鐘表運轉起來,修復時更要明白老一代工匠當時的想法、做法、工藝和用料,還要將歷代草率維修留下的粗陋印跡抹去,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古董鐘表修復工作。”

早上10點,日內瓦還有些陰冷,時而飄來一陣小雨。當我們一行人走進位于市中心L’lle的rue des Moulins建筑物內的江詩丹頓旗艦店內,頓覺如沐春風——這間已有100多年歷史的總店給人以家一般的溫馨感覺,統一的深棕色裝飾,鐘表元素隨處可見,休息區的沙發邊擺放著制表工具。

這間門店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個寒暑,曾經光臨這里的名流政客數不勝數,國王、影星、時裝設計師、音樂人,無數名人曾到這里定制屬于自己的手表。2005年,建筑師Eric Maria將這間位于日內瓦心臟地帶的江詩丹頓旗艦店翻修一新,但你仍能在這里追尋到創始人的點點滴滴,墻壁凸出的部分放置著一張可以折疊起來帶走的小制表桌,那是數世紀前制表師旅行時隨身攜帶的工具。一樓的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文物區,放置著品牌檔案、制表工具、自1755年至今所生產的多款鐘表、正在修理古董時計的鐘表工匠仿真人像,還能觀看制表工藝短片。

?

江詩丹頓表廠

店內的工作人員為我們介紹了二樓正在展出的“時光之聲·傳承之音”展覽。由于江詩丹頓有著完善的檔案室,所以這里的展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換,展出不同主題的江詩丹頓表款,從兩百多年前品相完好的懷表到剛剛發布的新款,無所不包。這個“時光之聲·傳承之音”的展覽中展出的均是報時鐘表。從1812年生產的一枚表盤飾有機刻雕花的紅金二問懷表,到1955年機芯厚度不到3.28毫米的三問表,以及全鏤空機芯及手工裝飾的三問表,悠久的歷史傳承與精湛復雜的制表工藝展現得淋漓盡致。

參觀完這百年老店,我們又乘車前往江詩丹頓位于日內瓦Plan-les-Ouates的新表廠,這里散發著現代、精致、明快、動感的氣息。說起為什么選址Plan-les-Ouates,既有現實的考慮,也是浪漫的巧合。這里交通四通八達,且鄰近機場,更有趣的是Plan-les-Ouates的徽號正好是江詩丹頓自1880年起一直沿用至今的馬耳他十字標記。而這個馬耳他十字標記的靈感來自機芯中一個小零件——發條鼓蓋的形狀,作用是控制發條的轉動,以保持時計機芯運作的規律。

這棟大樓的外層以金屬包嵌,內部則以木材為主,精細雅致。全由玻璃組成的大堂、樓梯、通道、電梯讓這里充滿了摩登簡約感,陽光可以從這里射進來,四面皆可看到遠處風光。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先生帶領我們參觀了表廠,他為我們介紹,這里的表廠擔負著從打磨、組裝、調校、裝殼、檢測以及制作復雜功能表款等功能,同時也負責整塊表根據日內瓦印記標準進行監測。

日內瓦旗艦店舊圖

進入表廠前,我們依據慣例穿上了工作服、鞋套并關閉手機——從外部帶入的細小灰塵可能影響鐘表的準確度。在這里,所有的零件都采用手工裝飾,不僅零件的表面都采用手工精心裝飾,即使是隱藏在機芯內部的零件也不例外,例如橋架或夾板的裝飾表面組裝后就會貼合在一起,但仍然一絲不茍地精心打磨裝飾。如今,能堅持這一超凡加工水準的鐘表制造商已是鳳毛麟角。舉例來說,經驗豐富的倒角工藝師需要耗費一個多月的時間來處理鏤空陀飛輪機芯上的零件,因為光是處理陀飛輪框架橫橋就需要12個小時左右,而每個陀飛輪都有兩個框架橫橋。同樣地,由1,500多個珠狀或圓點組成的圓形粒紋圖案或點刻圖案必須錯落有致地裝飾在小巧的自動上鏈機芯主夾板表面。不管是使用車床或銼刀進行的倒角處理,還是直線打磨、亞光效果處理、矯直、圓形粒紋打磨或日內瓦條紋圖案裝飾,每一項工藝都需由技法精湛、熟練靈巧的工藝大師來完成。

為了培養更多的鐘表人才,這里還成立了培訓鐘表人才的項目,不僅是那些有著獨特技藝與工藝的制表師能通過內部培訓精進技藝,每個部門也均為學徒提供培訓課程。在一間一塵不染、負責檢測調校的制表間里,滿頭銀發的老先生看著那些坐在桌前認真工作的年輕臉龐,和我們打趣:“我也能做他們手上的工作,可我沒有他們做得那么快那么好!我們還會返聘那些掌握著特殊工藝的老員工,請他們培養下一代的制表師。傳承是這里的永恒主題。”

經過漫長的空中時間,從北京輾轉來到了瑞士日內瓦。一大早起來,日內瓦城籠罩在霧氣之中。我們在大霧中沿著萊芒湖(Lac Léman)往北出發。經過一片葡萄種植地,繞過幾個彎道,本來還霧氣濃重的路面忽然豁然開朗,眼前頓時全是皚皚白雪。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納沙泰爾與茱拉(Neuchatel Jura)山區。我們在盤山路上繼續往深處走,終于在一個名叫La C?te-aux-Fées(拉科特奧費)的小鎮上,看到一棟約6層樓高的房子矗在小山坡之上,那就是伯爵的機芯工坊。必須說,這里的環境甚好,從工坊里的窗往外看,盡是清湛的藍天下鋪滿白雪的小山坡。工坊面積并不大,制表師的工作臺基本上沿著窗戶而設,既讓他們在最好的光線條件下工作,也讓他們面朝一片美景,能適時放下手中的精細活兒輕松一下。工坊內外都挺安靜,也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些工業味道極重的場面。若不是工坊上掛著伯爵的標志,也許路過的人并不會知道這里正是高級制表品牌伯爵的發跡之地。就在這個工坊里,伯爵品牌多款傳奇性的機芯從這兒誕生,包括1957年的超薄9P(2mm)手動上鏈機芯、1960年的Calibre 12P(2.3mm)自動上鏈機芯、70年代的7P石英機芯以及最近的900P。而現在,伯爵依然把研發、機芯設計及制作保留在這位于La C?te-aux-Fées的工坊里進行。

至于腕表的其他制作工藝(包括鏈帶和表殼的機械生產、打磨、鍍銠、組裝、入殼以至調校)以及珠寶的相關制作就設立在伯爵新廠里。新廠位于日內瓦近郊的Plan-les-Ouates,由瑞士建筑公司Pierre Studer SA負責設計。整個廠房的設計以腕表表盤為靈感,建筑主體形如圓環狀,兩個面積分別是2,628和1,124平方公尺的大型生產廠房透過中心大廈連接在一起,而走入工廠的行人天橋正如表盤上的指針一樣。由于這里負責伯爵珠寶的設計及制作,你能在這里隨處看到各種貴金屬及寶石。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伯爵新廠里整條流水線,你會發現這里相比機芯工坊要現代化許多,廠房里設置了各種加工器械。伯爵這兩個表廠各司其職,每一款伯爵的腕表及珠寶都必須在這相隔一個半小時車程的距離上反復來回多次才能最終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倘若你也有機會參觀伯爵的兩個表廠,不妨嘗試一下他們的員工餐廳。盡管是提供給員工的簡餐,但味道絕不比外面的餐廳遜色。就在Plan-les-Ouates表廠的員工餐廳里,我就是被它的焦糖蘋果派配以鹽味焦糖冰激凌深深地融化了。在筆者的眼中,歐洲人對事物總是有一種莫名的執著。好聽的是堅持,不好聽的便是固執。而這一次表廠探訪之旅中,我既在這個簡單的蘋果派上嘗到這份執著,也從伯爵對超薄技術的堅持中感受到。

巴黎大皇宮“卡地亞-風格史詩”展現場

在剛剛完成修復的巴黎大皇宮榮譽廳,我們還來不及欣賞建筑本身充滿詩意的裝飾設計,就被這里展出的卡地亞典藏作品所吸引——這是由法國巴黎大皇宮與國立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卡地亞:風格史詩”,600余件珠寶、鐘表、家居、攝影令人目不暇接,墻壁上投影著那些卡地亞的標志性作品,流光溢彩。

從1983年開始,卡地亞已受邀在全世界眾多頂級文化機構舉辦了26場展覽,包括著名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等。這一次 ,我們有幸在巴黎參觀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展覽——說它具有歷史意義,是因為卡地亞首次將典藏作品與眾多從私人藏家處借展的展品一道展出。在展覽中,還展出了神秘的和平街13號檔案館中的部分檔案。

卡地亞檔案部不對公眾開放,只有研究人員和少數擁有特許權的人才能在接待室受到首席檔案員的接待。這些文件的內容仍然嚴格保密,因為它們包含了關于某些名流顯要及珠寶主人的信息。不過,和平街13號并不是唯一保存著卡地亞遺產的地方。

1902年和1909年分別在倫敦和紐約開設的最早的兩間分公司都有自己的檔案館。原因很簡單:在開業之初,每個新的分公司都依靠巴黎工作坊,但是不久以后就會開始本地制作。紐約和倫敦檔案館也由巴黎檔案部管轄,與和平街13號一樣,保存著關于本地工作坊作品的檔案。這些檔案本質上都是工作文件(手繪稿、訂購記錄、客戶檔案等),記載著公司的日常活動。

整個檔案館的藏品非常豐富,折射出卡地亞豐厚的歷史成果。一旦作品離開工作坊,就會創建一份文件,再配上一張該作品的水粉畫。每件作品都單獨編號,一旦珠寶重新在市場上出現,檔案部就能從庫存卡(最初的訂單)中找到它的照片和圖紙。幾乎所有類似的文件目前都已被檔案部編入索引。

檔案部還保存了3萬多張照片底片。早在1901年,卡地亞就已開始在工作坊內為自己的主要作品拍照。從1907年開始,卡地亞的每一件器物、配件、珠寶或鐘表在離開工作坊時,都會系統性地拍照存檔。

除了商業信息之外,檔案部還保留了與員工旅行相關的書信和文件。在這些更為罕見的文檔中,旅行紀錄片尤為富有價值。
從20世紀初開始,卡地亞家族成員與卡地亞員工的足跡就已遍及全球,拜會客戶與名貴寶石供應商。他們的旅行都被詳盡地記錄下來。比如,朱爾·格拉恩澤(Jules Glaenzer)1908年的旅行日志就記載了各種豐富的逸聞和印象。在這次為期八個月的旅行中,朱爾拜謁了暹羅國王,并訪問了新加坡和上海。同樣,來自俄羅斯鄉間的訂單記錄簿則準確記載了卡地亞復活節游牧商店的待售作品清單,出售了哪些作品,價格分別是多少。還有一本1911年到1912年的新德里旅行日志則記載了雅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早期的一次印度之行。在這次旅行中,他受邀參觀了英王國王喬治五世的接見室。檔案館還保存著雅克·卡地亞前往巴林的旅行照片,因其罕有而擁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卡地亞檔案館最引人矚目的檔案之一,就是巴提亞那邦王公的一系列訂單。每一件作品都是經典巨作,折射出他的奢逸品位。

為了保護客戶的隱私,所有賬簿都嚴格保密。只有極少數訪客能夠看到部分與某些重要人物相關的著名珠寶,比如溫莎公爵夫人。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溫莎公爵為公爵夫人定制火烈鳥胸針的訂單賬簿。還有一些不為公眾所知的作品,也同樣令人心動。比如1910年創作的一款鉆石“項飾”,其整個歷史都保存在檔案館,包括記載著第一張草圖的概念記錄本以及最終的石膏模型。檔案館還保存了大約1,200尊從20世紀早期到20年代的石膏模型,為每一件作品留下了真實可感的三維證明。 “這里充盈著近170年的豐沛歷史。我們保存的不僅是這些作品的記憶,同時也保存了所有構筑卡地亞的男人和女人的記憶。”貝提說。

在展覽上,著名的“鱷魚”項鏈、溫莎公爵夫人的獵豹胸針、Tank腕表等20件代表卡地亞的代表作齊聚在這里,讓我們看到了卡地亞風格演變的根源,那些手繪稿與檔案文件則將人帶回了上世紀那個傳奇時代。

卡地亞典藏檔案館部分藏品

第64屆柏林電影節空鏡圖

第六十四屆柏林電影節上,中國電影大放光彩,《白日焰火》斬獲“最佳影片”大獎,廖凡厚積薄發,憑借此片榮封“最佳男主角”。《推拿》也將“最佳藝術貢獻”獎項收入囊中。有幸前往柏林的我,在當地欣賞了這家有著超過165年德國制表傳統的品牌與柏林電影節的親密合作。

作為一個擁有源自1845年德國制表傳統的品牌,格拉蘇蒂原創可謂是歷史悠久的德國制表先鋒。即使歷經戰火的洗禮,卻從未間歇,一直秉持著堅毅執著的精神發展至今。高品質原創制表的價值理念,德式嚴謹精準的制造技藝、細膩優雅的設計風格都深深根植于格拉蘇蒂原創的制表精髓中,從最微小的零件到最復雜的機芯,格拉蘇蒂原創的腕表杰作均在最嚴格的標準下手工完成。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旗下4大系列腕表均裝備100%原創的自制機芯,這在國際高端表壇可謂鳳毛麟角。

第64屆柏林電影節喬治·克魯尼

中國演員廖凡發表獲獎感言

第64屆柏林電影節現場圖

在本屆柏林電影節上,格拉蘇蒂原創首次為“經典回顧”(Retrospective)單元提供贊助。這個單元旨在在大銀幕上重現全球的經典電影,由德國電影博物館組織的多項活動則對回顧單元中的經典電影進行了更深入的挖掘。通過對“透視德國電影單元”和“回顧單元”的支持,格拉蘇蒂原創傳達著品牌的理念——尊重傳統,鼓勵創新。相同的核心價值使得薩克森頂級制表廠格拉蘇蒂原創與柏林國際電影節密切合作。在激動人心的電影節期間,格拉蘇蒂原創還為影展專門設立了獨特的安靜區域:位于波茨坦廣場克爾霍夫塔(Kollhoff-Tower)24層的格拉蘇蒂原創貴賓廳。這里深受來賓歡迎,不僅僅是因為從這里可以俯瞰柏林的市容與精彩紛呈的紅地毯走秀,來自全球各地的制片人和記者們也相約聚集在這里,探討有關電影的話題,進行采訪和舉辦媒體見面會。

今年,這間貴賓廳以“他與她”為主題。在與柏林電影博物館的精誠合作下,于Panorama Punkt? Café內獨家展出了甄選的格拉蘇蒂原創精品女士及男士腕表,并呈現別出心裁的展覽:令人難忘的銀幕情侶佩戴著優雅迷人的男款和女款時計,極佳地契合了“他與她”的主題。如同這些著名的銀幕情侶一樣,格拉蘇蒂原創的腕表訴說著無限忠誠,展露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而來自格拉蘇蒂原創的制表大師也在此“現場”工作,向貴賓們展現著源自1845年的德國頂級制表藝術。

撰文:溫艾、 Lee 、東洋

本內容系GQ男士網原創或經官方授權編譯轉載,嚴禁以任何形式或方法轉載或使用,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