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贊助,并由香港非營利時裝推廣機構Fashion Farm Foundation (簡稱FFF)策劃及主辦的第五個大灣區大型時尚項目——“大灣區:時尚融合 2025 GBA: Fashion Fusion 2025”成都站圓滿收官。

“大灣區:時尚融合 2025”項目凝聚大灣區各城市6所專業設計院校和數十個時裝品牌或時尚機構的設計人才,活動范圍涵蓋廣州、深圳、中山、珠海、香港以及成都,舉辦三地時裝秀、巡回時尚音樂夜、跨城時尚展覽、時尚跨界聯乘、活動分享會等豐富活動。成都站成功舉辦了兩大活動,包括7月17日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時尚匯演 2025”以及7月26日舉行的“大灣區時尚音樂夜 2025”。
成都,是國人心目中的“休閑之都”,是部分媒體眼中的“第四城”,在中國時尚市場上也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消費力強,文化包容性更強。作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圓心的大型時尚項目,“大灣區:時尚融合 2025”是該系列首次走出大灣區,首次將活動范圍延伸至內陸城市成都。這是該系列走出大灣區、走向全國的第一步,也是大灣區設計力量向內陸輻射的重要里程碑。主辦方期望通過這一戰略性擴展,提升國內各城市對大灣區時尚行業的認知,吸引更多文化創意人才參與,推動區域協作、文化融合與產業升級。
借助兩大時尚活動,讓大灣區設計力量向西部市場輻射
“大灣區:時尚融合 2025”繼廣州、珠海、深圳三站完美收官后,成都站于7月17日開鑼,“粵港澳大灣區時尚匯演 2025”在成都天府設計園(101紅倉)驚艷登場。“粵港澳大灣區時尚匯演 2025”正是“大灣區:時尚融合 2025”項目的年度核心板塊,繼首站亮相“2025廣東時裝周-春季”開幕式后,第二站登陸“2025深圳原創時裝周·成都巡展”開幕式。

在本場時尚匯演上,由香港時裝設計師陳進杰Derek Chan創立的品牌DEMO、由深圳時裝設計師那乙麟ABEL NA創立的品牌祺飛QIFEI,分別獻上了最新設計系列《The Continuum 延續》和《吶喊》。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創新創意設計學院兩所設計類專業院校,也展示了優秀學生的創意作品。整場匯演以極具沖擊力的創意呈現,讓成都見證了灣區時尚產業的蓬勃活力與無限可能。
在同日開幕的“2025深圳原創時裝周·成都巡展”上,FFF聯合2025深圳原創時裝周,攜6個兼具國際化基因與東方美學氣質的港澳設計師品牌登陸蓉城,包括EU、ZIO、THE CHAOS、WHY、WREADY及XU’S。這是大灣區創意設計力量與西部時尚市場的首次深度對話。

“大灣區:時尚融合 2025”項目中一向最接地氣、最受年輕人喜愛的活動——“大灣區時尚音樂夜2025”,用潮流的“時尚+音樂”跨界理念,相繼在廣州站、珠海站、深圳站引發熱潮之后,7月26日登陸成都MAO Livehouse。

成都站集結的三支樂隊可謂超強陣容,包括情緒搖滾新貴“悲傷玩具”樂隊、迷幻電子先鋒“彩文樂隊ColorfulBar”以及實驗搖滾黑馬“藥倦樂隊”,極富個性的三支樂隊以及各自不同的音樂風格,帶來了一場打破常規的視聽盛宴。此外,來自香港的時裝設計師品牌SON OF A KING、來自澳門的服裝品牌COMMON COMMA、來自廣州的獨立復古品牌SOARIN,以及來自深圳的時尚飾品品牌GEL E LUA與樂手們攜手合作,極具設計感的服飾單品與音樂舞臺相互呼應,碰撞出不一樣的創意表達。
“大灣區:時尚融合 2025”項目的主辦方FFF,作為非營利時裝推廣機構,自從2012年在香港創立后,1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香港時裝業發展,最近幾年則積極為香港本地時裝設計師開拓大灣區機遇。早在2019年,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前稱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下,FFF就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內首個以時尚為主題的跨城大型項目“大灣區—時尚·出行”。“大灣區:時尚融合 2025”正是該系列的第五屆。
深圳原創時裝周是FFF的老朋友了,已經合作多次。作為深圳原創時裝周代表,深圳市服裝供應鏈協會執行會長張祥全認為,合作幾年最大的收獲是核心打通“香港時尚創意-內地產業”閉環。“累計引入了12位香港設計師,76%實現商業落地。今年與FFF合作舉辦星啟計劃,提供更多機會及投放資源給新銳香港時裝設計師,讓他們更輕松地進入內地市場。未來我們希望和FFF在大灣區以及國內不同城市展開更多的合作。”
FFF前幾次與深圳原創時裝周的合作,都集中在深圳。而這一次,FFF帶領大灣區尤其是香港的新銳設計師和院校學生們,跟隨深圳原創時裝周的步伐,走出深圳,走向成都,舉辦了時尚匯演和成都巡展。FFF試圖將灣區時尚文化創意力量的輻射范圍進一步擴大,力求讓成都、讓全中國都能看到灣區及香港的時尚產業優勢及創意之光。
成都時尚包容度高,港澳設計師初戰收獲好口碑
對港澳時尚行業設計師來說,無論是當年的“珠三角”時代還是現在的“大灣區”時代,由于地緣上的接近以及時尚行業多年來的一體化發展,他們對內地最熟悉的地區無疑是廣東。作為西南潮流重鎮的成都,大部分港澳設計師是第一次來,甚至了解也不多。即使如此,成都讓不少設計師驚艷了一回。
在“2025深圳原創時裝周·成都巡展”現場,來自香港的參展品牌Why也是FFF的老朋友,參加過FFF在香港和深圳舉辦的時尚活動。主理人林嘉欣表示,“我第一次來成都,為了布展,我提前兩天就過來了,到處逛了逛,感覺成都和很多城市有點不一樣,文化氛圍比較濃厚,建筑都很漂亮,可是又有一種簡單的美,我的品牌是走東方美學路線,我就感覺跟成都給我的印象有點類似。”
Demo是“粵港澳大灣區時尚匯演 2025”成都站的走秀品牌,主理人陳進杰 Derek Chan也是第一次來成都。“很慚愧來之前我沒有主動地去研究成都這個城市,不過我之前在巴黎和上海的showroom時,我會詢問買手們在內地不同地方會不會有不同的消費取向和經歷。他們都跟我說,成都是比較大膽的城市,很多款式都可以試不同的顏色,甚至很夸張的顏色,成都消費者都能接受,還稱贊這個穿著很漂亮。在時尚方面大膽、包容,這就是我從別人那打聽來的對成都的初印象。”
而陳進杰的這個初印象,在他攜最新作品走秀之后就獲得了印證。他這次展示的是2026度假系列,以《The Continuum 延續》為主題,整個系列最具辨識度的一點就是“性別模糊”,從款式上看,你可能無法分辨是男裝還是女裝。“我一貫的設計方向都是這樣的,顛覆傳統性別觀念。傳統觀念認為衣服要分男裝女裝,但我認為衣服沒有性別,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好不好看,適不適合你。為什么我們要將那么多額外的意義、標簽、規訓加注在服裝上面呢?”當天他的新系列收獲好評無數,成都本地觀眾接受良好,時尚包容度可見一斑。
大灣區城市尤其是深圳、珠海在地理位置上與港澳一衣帶水,具有天然的優勢,而成都地處西南,那么在港澳設計師眼中成都與灣區城市的時尚有何不同?林嘉欣表示,“內地城市中我去過深圳、上海,加上這回第一次來成都。深圳在我印象中就是標準的商業化城市,感覺某種程度上跟香港比較類似。上海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有一點西方的感覺,我認為上海的時尚是更立體一點的。成都也是個時尚的城市,我覺得它的東方特色是更重一點的。”
“不過深圳也好上海也好,包括這次來的成都也好,內地給我的感覺就是包容性很強。”林嘉欣透露,“我們參加成都巡展,主要是可以借這次機會了解當地市場對服裝的喜好,然后再據此做一些相對的調整,考察一下內地的市場發展,以后可能會在成都或其他內地城市開店。”
和林嘉欣一樣,陳進杰也是香港本土設計師,他對港澳設計師加強與內地交流合作、開拓內地市場的前景充滿希望。“前景是一定有的。我以前經常從別人口中聽說成都是什么樣的,但沒有真的去過是感受不到的。所以,一定要多過來看看,一定要多看不同的地方,看這邊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怎么穿衣服的……多去不同的地方交流,你就會看到不同的東西。”
陳進杰做時尚品牌已經超過10年,有時會有一些年輕設計師咨詢他對內地市場的意見,他一向鼓勵港澳設計師多把眼光轉向內地市場。“我跟年輕設計師說,雖然我們是香港本地的,可是我們不能只看香港,因為香港很小。現在網絡這么發達,不是只有香港能看到你的作品,可能內地、外國都能看到。內地市場很大,時尚也在飛速發展,對時尚的接受程度我覺得內地要比外國高很多。所以無論是品牌發展市場前景的角度,還是成本控制的角度,我認為內地都是很好的選擇。”
深圳效率+成都生態,走穩灣區項目邁出灣區第一步
從2019年至今,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前稱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下,FFF主辦的系列大灣區大型時尚項目每年都會進行升級迭代,但今年明顯迭代步伐邁得更大。從2019年的“大灣區—時尚·出行”,到2022年的“大灣區—時尚躍進2022”,再到2023年至2024年的兩屆“大灣區:時尚融合”項目,這幾屆活動選址都未脫離大灣區范圍。經過幾年的積累,帶領灣區新銳設計力量走出大灣區的時機已然成熟,于是FFF抓住了這個“出走”機會,第一個“出走”城市就選擇了西南重鎮成都,這也是今年“大灣區:時尚融合 2025”項目最大的突破。
一個大灣區時尚項目,駐守大灣區就好,為什么偏偏要走出大灣區?“我們的項目在大灣區這邊跑了幾年,該去的城市都去過了,我們就想把項目延伸一部分去內地。這個概念就有點像,打個比方,我在廣州白云區有一個地產項目,我不能只在白云區這邊做推廣,因為有可能買房子的不僅是白云區的人,還有可能是廣州其他區的人、甚至廣東省其他城市的人,所以我還得去廣州整個市、以及廣東省其他城市去做推廣。”Fashion Farm Foundation項目總監楊錦淮解釋說,“所以說我們在做的這個大灣區項目,也不能只在大灣區里跑來跑去,要去找咱們中國內地比較有時尚活力的城市去做拓展點。”

“灣區時尚項目”基于灣區、卻并不止步于灣區,主辦方FFF醞釀許久的“帶領灣區時尚項目走出灣區、走向全國”,終于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而這第一步,選擇了西南潮流城市成都,并不是偶然的、感性的選擇,而是經過了一系列行業前景分析、市場考察之后的深思熟慮。
第一步選擇了成都,首先得益于深圳原創時裝周的成都巡展,FFF帶領大灣區新銳設計師和院校學生們跟隨了深圳原創時裝周的步伐。楊錦淮介紹,從幾年前開始,深圳原創時裝周就一直在成都做一些時尚項目,他們的做法是把深圳大概幾十個或者上百個優質服裝品牌,組團帶去成都做推廣。“我們覺得這個平臺做得蠻好的,這種做法其實和FFF的項目做法非常相似,我們的推廣思路可以說不謀而合,那么參加深圳原創時裝周的成都巡展就顯得水到渠成。”
深圳原創時裝周代表張祥全分析,成都巡展決策基于三重優勢:“第一是消費市場能級,成都連續6年全國首店經濟位列前三,2023年新增首店655家;第二是設計資源聚集,成都擁200+獨立設計工作室;第三就是往屆實效,累計已有83個品牌進入了西南渠道。此外,深蓉產業差異形成天然互補:深圳以2600億元年產值和1800余家品牌企業構筑商業化基礎,72小時快反能力通過ISO認證;成都則以22項國家級非遺工藝和青年客群年增35%的活力注入文化基因。兩地協作本質是‘深圳效率+成都生態’的閉環驗證。”
“我們一直想把大灣區這些活動推廣到國內不同城市,成都是西南的潮流之都、時尚重鎮,是我們印象中西南地區時尚氛圍最好的一個城市,今年增加了成都這一站,這是項目無可爭議的一大亮點,也是項目今年最大的升級。”楊錦淮表示,“我們這次成功地把港澳的設計師品牌、灣區的專業設計院校帶來了成都進行展示,我認為這對香港以及整個灣區業界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試點。我們希望能通過這次展示,讓灣區的設計人才、時尚文化與成都當地多多交流與碰撞,同時也能為灣區時尚產業人才、為灣區時尚品牌拓寬內地機遇提供助益。”
雖然是第一次帶領灣區項目進軍成都,但楊錦淮對拓展成都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在我的認知中,除了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應該是設計品牌開店最多的內地城市。通過我們這個項目的傳播,也成功地吸引到跟一些不同商場的合作機會。所以我們應該會在2026年的項目里加入更多成都的元素,有可能是開設快閃店,也有可能是舉辦靜態的展覽,我們希望通過更多不同的時尚形式在成都這么有活力的城市做展示。也希望咱們成都的朋友能認識到,我們香港以及大灣區城市有這么多時尚人才。”
當然,進軍成都僅僅是“灣區項目北上”的一個開始、一個起步,走向全國、甚至走向全球才是目標所在。在灣區時尚業界,不僅加強灣區交流與合作早已成為共識,讓灣區項目走出大灣區、走向全國,也獲得了一眾業內人士認可。“灣區時尚項目北上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有利于推進灣區產業協同的進程,為中國時尚產業帶來更多新啟發、新思路。”廣東時裝周代表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劉岳屏認為,“未來,我們希望繼續攜手FFF等港澳力量,繼續發揮平臺作用,共同推動灣區時尚與全國各個產業集群的交流合作,為中國時尚走向全球注入更多灣區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