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養老——獨生子女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GQ男士網:你怎么看老人院當下在社會當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它應該發揮的作用?
張楊:目前來說中國老人院無論是數量和質量都還差的太遠了。現在老人院基本上排大隊等待,但住不進去。有床位的養老院的價錢卻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夠接受。最重要的是整個社會體制對于老人問題的社會化工作做的還差的太遠太遠。中國進入到所謂老齡化社會,每個家庭都遇到贍養老人的問題,尤其是獨生子女這一代,兩個年輕人要供養四個甚至六個老人,僅憑一對小夫妻的時間、精力、金錢,是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的。那勢必老人們要進入一種公共意義上的養老機構,這種養老機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于我們今天比較單一化的養老院。實際上在國外有很多這樣的養老概念,包括所謂的養老社區,甚至家庭養老,家人養老院,家人醫療,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對于養老問題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遠。
同樣需要建設的還有中國人的觀念。在傳統觀念中,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就是一種不孝。這個問題要分開來看,造成這樣一種的觀念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現在中國社會的養老機構與養老機制本身沒做到那種讓人非常滿意的程度。造成人們一想到養老院就想到孤寡老人,失去行動能力,沒有自理能力的一幫老人才會選擇的一種地方。但如果社會能夠建立有良好生活條件,優良的配套醫療服務,包括一種給老人尊嚴的社區養老的概念,在自己家里住就已被納入社區養老范圍之中時,我相信那時就不會有人認為養老院不行,而去刻意回避。
GQ男士網:現階段而言,假設將你的父親送去養老院,在情感上你可以接受嗎?
張楊:我當然可以接受。首先一般情況下不會是孩子主動提出來的。如果是父母首先提出來,他一定有客觀的原因,比如說老兩口一方去世了。你刻意留意一下生活中的老人,老兩口過日子的一般很少選擇去養老院,因為在生活里有伴,有互相照顧的這種可能性。但是一旦變成一個人了,剩下的一方就相對孤單,更重要的是生活很多時候發現不能自理,然后孩子又不在身邊的情況下,這種老人有很多是選擇老人院,因為它畢竟有醫療,有服務人員,吃喝拉撒睡起碼這些東西給你照顧起來了。再有就是養老院中還有一些老人的群體,他還能有一些交流的空間。當然對老人來說,他們更多還是中國傳統觀念,希望哪怕我在家里邊,這還是我的窩,老人院畢竟還是感覺跟自己生活那么幾十年的家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所以才這也就是我們探討社區養老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