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
在紀錄片最后的討論里,陳坤細細地講述,落實字幕,出品方、制片人、導演、音樂、剪接。感謝所有志愿者。
陳坤不是一個做事非常有條理的人,但他對主次分得很清晰,藝術判斷和感知也超乎尋常地敏銳。也許這是陳坤之所以能從十幾億人脫穎而出的原因——畢竟男神年年有推陳出新,占據(jù)風頭的卻永遠是那幾個。陳坤常自稱是一個沒知識沒上過學的人,但智慧并非全都來自書本。他所渴求的知識,在他自己身上,就是不斷地反觀自己而學來的。這一點來說,他一直是個求學者。
“我不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所以我需要用最笨的方式,把自己拉回原點。”
紀錄片最后的鏡頭,定格在2013年夏天110個人走過的西藏山谷里,一片心形綠地格外耀眼。陳坤唱誦著的《心經(jīng)》是唯一的背景音。
“這就很簡單了。沒有任何地方再需要修改。”陳坤毫不吝嗇夸獎別人。
他同樣毫不吝嗇剖析自己。自傳里,陳坤說,他想躺在手術臺上,剖胸挖肺,給你們看。在3本的《行走》系列書中,他和慕容雪村、韓寒、貝志城等人深度交談,讓周云蓬、朱哲琴、劉瑜、李玉等人分享他們的心路,這種事,以前沒人做過。
在行走的過程中,陳坤也發(fā)現(xiàn)著自己的弱點。前幾天,他重新看了一本書,關于勇士,“真正的勇士,是坦然接受自己,并不畏懼自己的人。《心經(jīng)》里講說,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他和我談了一個下午的形而上的話題,直到天色將晚,夜燈初上。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人,初次見面就將自己的恐懼、痛苦、貪婪和欲望剖析個一干二凈。
后來,陳坤才告訴我,“我們原本就具有所有的劣根性。但接受擁有劣根性的自己時,就擁有了超越這個劣根性的原本的自己的可能,有了轉化為優(yōu)點的覺悟。與其花那么多時間給你解釋我不自私,為什么不花點兒時間接受并改正它?確實,我自私,貪婪,自卑,善良,驕傲——我看到了真正的自己。”
有人打開了會議桌前的射燈。陳坤的眼睛從黑暗中清晰起來,閃閃發(f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