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與北大何干
這件事情終究是在北大里發生的,可是這些爭論的點與北大有什么關系呢?
這場演出是一場實實在在的商演,誰都可以買票,所以在場的人第一身份是戲迷不是北大學生和北大沒關系,而于丹也并不是北大請來的。有媒體竟然用“北大學子高呼‘滾’”這樣的題目,不知用意何在。
北大這幾年確實成了眾矢之的,人們一方面用“北大精神已死”這樣的看似語重心長杞人憂天的口號當擋箭牌,另一方面在這塊擋箭牌下肆意地攻擊北大,但凡與北大沾一點邊的事情都要最終把這盆臟水扣在北大的腦袋之上。
人們并不會在乎這所學校這幾年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發了多少論文,也不會在乎北大學生們有益的社會活動,只要北大有一點風吹草動,全民都要指責。似乎非要把這所學校黑到底,才算證明了“北大精神已死”這個道理,可是證明了這個道理之后對大眾對社會又有何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