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演戲中,馮紹峰慢慢悟到了控制的重要性,生活中一向平靜示人的狀態又何嘗不是他控制自己的結果呢。
身為獨生子的他自小便很受家人寵愛,也會不時地發些小脾氣,但小學六年級時,自己不經易對外婆的一次發火,卻讓外婆一個人躲在廚房偷偷抹眼淚。撞見此景的馮紹峰第一次知道了自己不顧一切的發泄與釋放也許會傷害到最愛的人。自責過后,他開始學習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學習考慮別人的感受。“人的本性里都是有棱角的,但是釋放很容易,學會情緒怎么收,學會自我消化才會對自己更有幫助。”
經過時間的打磨,馮紹峰成了一個溫和而懂得平衡的人。尤其工作以后,劇組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而拍戲卻是一件極需團隊合作的事,任何人都不能做孤膽英雄。所以,他在每個工作環境中都會尊重伙伴,并根據導演的性格來決定自己的處事方式,以期達到一個最好的狀態。“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能控制自己。大家都想要一個好的結果,過程不重要,我做出怎樣的改變去配合更不重要。”
所以,在面對李仁港這樣心思縝密,擁有自己強大的內心世界,希望演員完全按照他的線索來走的導演,馮紹峰采取的做法是“盡量不去打擾導演,完全的服從”;遇到韓寒這樣喜歡不停改劇本,整天吵吵鬧鬧的導演,他也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一起激發出更多的靈感;面對亦師亦友的阿諾,導演的執著與風趣,也會讓感染到他,讓他在劇組里變得幽默、愛開玩笑。
這樣做看起來似乎會很累,但這正是馮紹峰三十幾年來修煉成的本領,這就是他為人處事的“平衡之道”。
“我不想給別人造成有壓力、不舒服的感覺,我在一個環境里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和睦、平衡。”他喜歡自己這樣的狀態,他就是想要做一個這樣“無害”的人,因為在他看來“無害便是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