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陶乃琪
很多媒體將姬十三此舉形容為“以科學反哺公益”,他并不認同,“果殼網和科學松鼠會都有各自的愿景,不能說一家機構的存在是為了反哺另一家,果殼網是幫助了松鼠會。哈賽中心是一家NGO,發起和初始經費都是由果殼網給的,但不能說果殼網創立的目的是為了反哺松鼠會。”
科普算不算公益?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傳統公益圈的人認為,只有那些幫助弱勢群體的團體,才具有公益性質。姬十三常常被人問到:“你們在幫助誰?”他回答說:“我們在幫助城市青年人提高科學素養。”“你們是錦上添花,”對方說,“但不是雪中送炭。”
“我認為缺乏科普知識的人群就是弱勢群體”姬十三說,“我的理想是讓科技成為文化的一部分,打通文理鴻溝,不懂科技就別稱文化人。”
他這夢想著實不小。
“姬十三”是筆名,真名叫嵇曉華,1977年生人,在創立“科學松鼠會”之前,一直過著生活低調、自稱“比較文藝”的博士生活。
筆名出處和他大學時的一段戀情有關。現在,這3個字代表了一種新興的科技傳播方式。
“我其實對科研并不感興趣。”在學校時,姬十三偷偷摸摸寫了很多詩歌,但只限于自家欣賞,從未發表。但在2004年那一年的秋天,這個“文藝”的理工男突然再度拿起了筆——這次寫的不再是詩歌。”
他以“姬十三”為名寫了一篇文字風格卻俏皮幽默,迥異于一般的科普文章。《牛頓科學世界》的主編唐云江看上了這個毛頭小子的文筆,覺得他很有寫科普文章的潛力。
“科學是應當而且可以寫得很好看的。”姬十三秉承著嚴肅問題娛樂化、娛樂問題嚴肅化的寫作態度,在網上貢獻出了一系列類似“刺猬與精液”這樣看似娛樂、實則嚴肅的科普文章。
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博客喜歡上了他的科普文字。就這樣,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理工男在通往“科普”的道路上開始一路狂奔。
2007-08年是姬十三寫專欄謀生的時段,夢想是學連岳面朝大海有自由,拎個筆記本周游世界。因為寫稿拖延癥,破滅。
2009年辭去外企工作公益創業,弄了科學松鼠會(民間科學寫作者協會)。一開始很苦,大半年個人沒收入,喜歡的女生跑去了美國。
科學松鼠會的寫作內容五花八門,從“莊家為什么不輸錢”到“太陽死去的時候是什么樣子”;從“親吻的美妙感來源”到“克隆人的秘密”。
姬十三所倡導的“有趣而嚴謹的科學寫作”也在這里繼續發揚光大。
“松鼠會”的寫作并非只是天馬行空,關注當下現實的熱點也是“松鼠會”堅定的寫作理念。從汶川大地震到H1N1流感肆虐,對現實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松鼠們都會在第一時間推出相應的專題進行解讀。
優秀的內容不斷催促著“松鼠會”日益壯大,快速的擴展步伐也給姬十三帶來了新的課題。
資金短缺、人才缺乏……沒有辦法下,2009年1月科學松鼠會在北京正式注冊了“北京一群松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姬十三自嘲地表示,自己是被逼成為公司CEO。
2010年5月,公司更名為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在摯信資本百萬美元風投資金的支持下,果殼傳媒正式以商業公司形象登場,并于11月推出泛科技網絡社區“果殼網”。
回憶起創業開始時期的艱難,姬十三說:“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年我們租的房子才2900元一個月,特別破,陽臺上因為做活動等原因堆滿了礦泉水,我們打電話因為信號特別差不得不趴到陽臺窗戶外面去打,天氣特別冷時就很慘。”創業就是這樣,有時特別痛苦,有時特別快樂。
“一個人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生命才有意義,但因為過去經歷不一樣,每個人夢想做的事很不一樣。你創業時,對自己想做的獨特的事要有自己的理解,對自己從事的行業要有自己的洞見,這一點非常重要。”他還解釋說,創業時的團隊將是企業的核心,什么樣的核心團隊決定企業氛圍是怎么樣的,企業能走多遠。另外,實現好的創意要依靠執行。”
姬十三認為自己個性的最大特點是跨界,最大優點是善于自省,最大缺點是記性差。他溫文含蓄的形象,這幾乎也是科學松鼠會和果殼網給人的印象:靠譜但不張揚,專業但略帶羞澀。
常常被稱為geek或文藝男,但他覺得自己其實都算不上。不玩小清新攝影也搞不來電路望遠鏡,連星星都認不全,是一個喜歡點geek和文藝的普通青年。他注冊過世紀佳緣,也網戀過交筆友再加微博征婚,曾勉強和不夠愛的人在一起,彼此蹉跎。
“34歲的男人,慢慢懂得,愛是人格整體的體現。你不自強,就沒有足夠能力去愛人。慢慢去掉不明確的游移,去掉不成熟的曖昧,把時間都空出來等你……這是我最好的時候,來遇見你。”他的征婚帖發出,曾引來無數熱議。
他出生在浙江舟山,離海很近,父母都是醫院工人。他形容自己是個典型的島民,小時候很難遠行。“內陸的人可能會很容易到另外一個城鎮,覺得世界很大,我們出島很麻煩,通常是在比較小的空間生活,小時候覺得海島就是全世界。”
島民的生活更讓他珍視現今與真實世界的點滴瓜葛,也更愿意體會這紛繁夢幻的大千世界。
“我特別怕一眼能看到頭的生活和未來。如果30歲到40歲我在創業,40歲到50歲我會做些學術或公益。”姬十三表示,“我希望每隔五年、十年,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會有新的境遇。”
Q&A
GQ男士網:為什么想要自己創業?
姬十三:科學界不好混了,讀了博士出來很難找到教職,趁早改行吧。類似的言論,自打我念了博士以后就不絕于耳,那時學校bbs流行‘勸退貼’,反復說的是同一個意思:理想艱難,很可能頭破血流。職業的科學家,是不是要成為終身選擇的道路。這我曾經考慮過。創業之初就是想嘗試一下,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目睹當初的同學或為了工作與科學徹底分道揚鑣,或進入研究所后被枯燥的實驗磨掉最初對科學的激情,我開始了關于未來的思考。博士畢業后,選擇了放棄科研,做一位自由撰稿人。有時一個月要給媒體寫十幾篇專欄,收入還不錯。
一開始也沒想那么多,是一步步被推著走。不過,有偶然,也有必然。讓科學流行起來,這就是我的夢想……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有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也有人選擇離夢想而去,但我認為只有真正的夢想,才擁有絕對的凝聚力,值得一生去堅持。
GQ男士網:為什么取名科學松鼠會?
姬十三:科學就像難以開啟的堅果,雖味美卻不易入口,我們希望自己能夠像松鼠一樣,打開科學的堅硬外殼,讓人們領略到科學的美妙。
GQ男士網:果殼網最大的困難在于何處?
姬十三:果殼網的最大困難在于科技是一個很小眾的市場。
GQ男士網:你理想中的果殼網是什么樣?
姬十三:有網友說我們是科技版的豆瓣,我覺得豆瓣改變了中國的文藝生態圈,我希望未來幾年果殼網也能夠改變中國的科技文化生態圈,是一個科技青年聚集的地方,成為某種風向標。
GQ男士網:創業給你的生活帶來的最大變化是?
姬十三:最大的變化應該是認識了很多的人,讓我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東西,很多寫作之外的事情,比如主持、管理、策劃,我很愿意做這些事情,因為我喜歡體驗生活的各種可能性。現在雖然很忙,但至少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GQ男士網:新一代互聯網領導人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
姬十三:對于一個企業的領導人來說,三個關鍵詞十分重要,即洞見、團隊、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