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撰文:雷曉宇 攝影:蘇里(除署名外)
一、
1980年代,中國最走紅的女明星是劉曉慶。她穿一襲露肩繡亮片的長裙參加官方的頒獎晚會,明明風姿綽約,但臨出場又怯生生地覺得,老藝術家們都在場,要不要換一件更加穩妥保守的衣裳。她的朋友勸她說:“幾十年媳婦才能熬成婆,等你成了婆,就能公開宣稱為著名藝術家了?!?/p>
2013年10月,劉曉慶在深圳出席她最近的一次頒獎典禮,接受黃秋生的恭維:“劉曉慶是我的女神,我還在上學的時候她就已經走紅了。”30年過去,她果然熬成了“婆”——不過現在不興說“著名藝術家”,要說“女神”。
這天晚上,“女神”劉曉慶沒能壓軸,最后一個出場的是91歲的秦怡。她穿著藍白相間的裙子和趙本山牽手走紅毯,還被法國男演員JEREMY IRONS親吻了臉頰。這是一場堪與好萊塢媲美的盛宴,觥籌交錯,燈光閃爍,女明星們也一個比一個大膽,遠非當年劉曉慶的誠惶誠恐可及。
時代變了。老藝術家顯然不太能夠融入這種場面,她身處其中,遙遙相望。談到獻吻的JEREMY IRONS,她問:“聽說是個外國導演?”她又說:“有的同志非要請我去,推不掉。”事實上,無論“老藝術家”還是“同志”,它們和“秦怡”一樣,都是一個已經過去的時代的象征。
然而,無論是老人自己還是新時代的弄潮兒們,他們都需要秦怡的在場。商人們需要她來烘托氣氛、制造話題。因為保養甚佳儀態不凡,她仍然能夠滿足公眾對遙遠舊上海的“鍍金時代”的想象。她的出現,將被解讀為某種復興的雄心壯志。91歲的老人則需要證明自己仍然驕傲和有尊嚴地活著。她的丈夫、兒子和姐妹們都去世了,她獨自住在空蕩蕩的公寓里,需要有事情來打發寂寞的時光,也需要某種“被需要”的感覺。
實際上,秦怡一生都在“被需要”,被男人需要,被家人需要,被兒子需要,被組織需要。臨了,她并不介意再被公關公司和記者們需要。盡管有時抱怨“太忙,太累,我都不想干了”,但秦怡仍然表現出罕見的熱忱和生命力。她樂此不疲地飛來飛去,甚至一個月里去3個城市參加活動,中間還穿插各種座談、采訪和會面??臻e下來,她還要看書看報?!白罱鼊倓倢W習了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收獲很大呀?!彼f。
一個禮拜之前,她剛剛飛到北京,客串田壯壯導演的電影《楊貴妃》,扮演黎明的姑母。她卻不過情面,田壯壯是她的故交于華的兒子。但其實,她對田壯壯和他代表的新鮮文化感到陌生?!八偸呛永甑?。他的電影我也不愛看,看得我想睡覺?!彼岬降奶飰褖训碾娪?,其實已經是20多年前的事了。
秦怡和她身處的時代是有距離的,但她做出各種努力,想要自己和別人都忘記這一點。她甚至還在寫劇本、拉投資,希望有生之年還能再塑造一個經典角色?!拔冶仨毠ぷ?,要不是工作,我活不到現在?!彼f。
就在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門鈴響了,走進來一位男士。他來自青海,是一位退休的氣象局長。他將遵守自己的承諾,幫助秦怡完成她的劇本《青海湖畔》??梢哉f,1983年她的丈夫金焰去世之后,劇本和身患精神病的兒子就是她僅有的寄托。2007年,她的兒子又去世了,劇本的進展對她無疑更加重要了。早些年,秦怡曾說,希望自己來演女主角?,F在,其實人人都清楚,這簡直不可能。人們會發現,秦怡畢竟是個很老的老人了。有時候,她會聽不清沙發對面的客人說話,但她的自尊心很強,也不追問。她會假裝自己聽懂了,然后開始下一個話題。
多少年前,夏衍說秦怡,“糊涂又大膽”。如今,年屆九十,她竟還如此倔強。不為別的,她確實喜歡這樣的自己:歷經不堪的命運,遭受欺騙、傷害和挫折,但永遠在不屈地奮斗。時光荏苒,其實已經沒有多少年輕人真正記得秦怡扮演過的銀幕角色。但“秦怡”這個名字已經被牢牢記住。作為一名仍在世的女演員,竟然在上海市郊已經有了一座名為“秦怡紀念館”的建筑,里面展示了她多年的劇照和紀念品。離紀念館并不太遠的地方,有她的“壽穴”。旁邊是一座黑色的碑石,那是她的丈夫金焰。墓園周圍,還有沈浮、鄭正秋、鄭小秋、魏鶴齡、張駿祥、桑弧、劉瓊,以及阮玲玉和上官云珠的衣冠冢。
百年未至,秦怡卻已走上佛龕。她還活著,但這個世界非要像對待一個描金塑像一樣對待她。人們同情她的命運,又佩服她的頑強,就像發現了河對岸閃爍的綠燈一樣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