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電影成功背后的代價
GQ男士網:那么伊朗電影也在嚴格的審查制度中享譽海外。
張元:其實中國大眾及媒體真的不了解伊朗。伊朗有特別多的導演流亡在國外。拍《白氣球》的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在格林納達跟我一起做評委,我回國兩年之后他就被逮捕了,一家人都被逮捕了,被判刑,他被限制20年不許拍片。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一次別離》實際上主要的創作人員、演員、工作人員都是住在巴黎的。伊朗會在今年選送這部電影推送到最佳外國語片,推選到這個美國參選,實際上是和美國之間的一次戰爭。當時美國不是要打伊朗嗎,伊朗政府也是很聰明的。毫無疑問的是伊朗是有文化底蘊的國家,也當然毫無疑問有很多好的導演,但是這些好電影背后的代價未免太大。
你也希望中國導演像伊朗導演那樣流亡國外嗎?你希望中國導演因為拍電影給抓起來判刑嗎?從根本上講還是制度的問題,而不是犧牲一批又一批的中國電影導演。
GQ男士網:如何看待藝術電影這個詞?
張元:很多一些偉大的導演也都意識到藝術電影本身要死的,現在你只要貫上藝術這兩個字,觀眾就不太愿意看,這不是觀眾的問題。
GQ男士網:藝術電影在中國是被曲解了嗎?
張元:嚴重曲解,電影就應該是藝術的,電影不是藝術的,你還拍什么電影呢?電影應該有一定的境界,有一定品質的,應該是有味道的一個東西,應該是一個好的東西。如果這樣的理解就很容易理解。但是現在只要給它貫上這個名字,大家認為這是一個不賣錢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