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覺得您是一個具有政治意味的藝術家嗎?
答:首先,我的作品里含有強烈的政治成分我必須解釋一下,應該這樣說:因為我生活的環境里充滿的政治的因素,才導致我的作品里才含有政治的成分,因為我是生活在這樣的空氣中的,所以在我的作品里才會有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我同意你的----藝術可以對社會的變化起積極作用的說法,因為藝術作品在現今的時代的主要的氣質是:通過作品的反思和疑慮來提示人類,讓人們更清醒的認識到自己身處的化境和面臨的問題。我也是通過作品來提示周圍的人,我想讓觀眾思考: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什么?在我的作品里在一開始就伴隨這藝術家工作被強行拆除開始的,在一開始我的作品的內在的懷疑社會、對命運抗爭的因素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決定了這一系列作品的反叛的氣質。后來作品里出現的標語,一家人,拆遷,紅旗等等因素都是這種脈絡的延續。
您如何看待中國今天的崛起,發展?
答:中國的發展經濟的復蘇為中國贏得了國際的認可,也慢慢吸引了國際這回的重視。但是我們的發展也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貧富分化嚴重,環境生態破壞嚴重,人們盲目拜金等等社會問題,但不管怎么樣,中國是在發展了,存在問題也是情理中的,我們藝術作品里表現的反思和疑慮也是在想讓社會發展的更合理,更開放。
作為一個中國的藝術家,您覺得您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答:在中國選擇作為藝術家,等于選擇了苦痛和寂寞。作為藝術家的身份,在社會上是沒有你的位置的,你必須面對一無所有的處境。在中國在行為藝術作品有時候沒有辦法的選擇。因為你除了身體,你什么也沒有。身體是你最后的一張牌。所以我必須更有毅力的做我的作品。
當您拍攝您作品的時候,路人看見了,他們的反應是什么?
答:非常好奇,他們開始都不會太理解我在做什么,但,經過觀察和交流后,他們都是慢慢理解我的藝術作品,這也是社會大眾開始接受當代藝術的開始。
您覺得讓中國藝術家受到國際上的注意和認可是否很難?
答: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中國當代藝術開始之初,還是以模仿和借鑒國外為主,但隨著對本國問題的關注,已經有慢慢成熟的感覺。我覺得有三點,這要做到了就會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一,立足中中國的社會生活,現在的生活基本沒有國內外之分。二是立足當代的社會思考,把反思社會當做自己的責任。三,忘記所謂的傳統,因為尊重傳統必定會束縛人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