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〇 爾冬強
“書店帶給人的,是一種閱讀的氛圍。”
#上海漢源書店#
你背后這面窗子的窗簾,在從前沒有對外營業時一直拉著,像今天外面下雨,坐在里面就不會知道。那個時候我剛剛從上海畫報出版社離職,搬到了青浦徐晉,到市區來回不方便,僅僅想在市中心找一個可以落腳、工作的地方,漸漸地,我帶越來越多的朋友過來,也有了專門的會客區域。他們覺得我一個人用太奢侈,我就把它改成對外開放的書店。
實際上,現在真正讀書的人,都已經在靠網絡購書。我自己要看的書多數也都是在網上買的。書店里的書一直都由我太太去進,她定期會去找文化藝術領域里受到大家關注的新書。書店不大,不能完全起到書店的作用,它能帶給你的,是一種閱讀的氛圍。
我這一代人比較關注外國文學,受到大量外來文化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初期外出旅行,我在歐洲看到一些書店——一個旅行的人,當你走累了,肯定要找個地方歇一歇,你可能會喝杯咖啡,最好能夠坐下來,書店是一個很好的場所——它們格局儒雅,不僅是書店,同時也是吸引你坐下點一杯咖啡靜心思考,或者和朋友聊上幾句的地方。
一個書店最好的狀態絕不是它有多出名,對我來說,生活在一個社區里,你出門能在咖啡書店里小坐,隨手翻得一本近期出版的書,去隔壁的面包房可以買到新鮮的面包,這種氛圍是最理想的。
采訪: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