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 ? ? ?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四年前,石康肯定會評論一番。
? ? ? ? 2009年,石康和汪海林、鄒靜之、費明、薛曉路等20名國內知名編劇一起成立了喜多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擬定保護編劇權益的模板合同供編劇們免費使用,還幾次為編劇維權。后來,就是趙趙說的,石康這伙兒‘瘋子’提升了編劇們的物質收入。
? ? ? ? 石康在國內的生活在普通人看來相當好了。一個程序員出身的人去寫作,第一部小說就紅了,之后他的《晃晃悠悠》、《支離破碎》、《一塌糊涂》被稱為“青春三部曲,話劇《晃晃悠悠》還在不斷上演。而電視劇《奮斗》讓他飽嘗了成功的滋味,身價倍增,作家財富榜榜上有名。
? ? ? ? 成立喜多瑞公司的時候,石康與幾個骨干分子基本上已經可以不再被騙,但當時出于義憤,他們決定抱團,這可以讓維權更有力,也便于聚攏資源。可如今提起這段經歷,石康卻覺得可笑,“瞎胡干就是”。他們把一套規范推上了臺面,約定行業價格和30%的預付款。后來想想,這實際上是一個立法機構應該做的事。
? ? ? ? 石康發現很多時候編劇被騙不是單方面的責任。很多編劇太貪婪,沒拿到預付就開始寫,或者接受一個很低的價格,這都是在給別人提供騙你的機會。
? ? ? ? “理智指導生活是西方文明的精華,是從希臘文明開始的。在東方文化里,理智是沒有位置的。”石康回歸理智,寄希望于市場自身的發展進化。
? ? ? ? 投資開始進入這個行業,不過兩年。石康覺得編劇行業落后了中國經濟5到10年,之前資金不進入說明這個行業基本上無利可圖,且產能過剩是本質問題。他說:“美國才三大臺,中國有那么多電視臺,每個電視臺要養活多少人員和設備,這個市場根本是不可能規范的。”但石康還是覺得市場化是早晚的事。“這個行業應該是個高競爭的行業,不是一個靠政府、有輿論導向作用的行業,它本身就不可能負擔這個任務和使命,本質上就是娛樂。” 政策轉變之外,資本是驅動力,它會改變一部分游戲規則。“有信息、有資本的人在這個行業贏面更大,而且會很快就體現出來。”石康說,“但在向全面市場化過渡的過程中,所有問題都不可避免。”
寫作就是為了賺生活
? ? ? ? 石康在四十三歲才第一次出國,像大多數待在國內的人一樣,他曾覺得有了互聯網和翻譯工具,在中國也是可以了解世界的。可到了美國,才知道了解世界必須用英語,否則能看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 ? ? ? 石康最近完成了一部電影劇本,故事背景設定在紐約,這部電影將由女導演趙晨陽操刀,目前在等一線演員的檔期。與此同時,石康將自己的小說串聯起來,加了很多內容,構成一部表現60、70后生活的電視劇劇本,跨越1980年到2000年間的二十年。“奮斗迷”們千呼萬喚的《奮斗2》暫且要放一放,石康說,“因為我覺得那個戲跟中國現實已經脫節了,現在中國社會各個階層開始固化,變成特權社會了,都在拼爹或者拼社會關系。奮斗沒有用了,屌絲逆襲只有通過創業。”
? ? ? ? 而小說他可能不會再寫。在他看來,小說已經成為了過去的藝術,跟古典音樂、詩歌一樣,尤其是短片小說已經基本完結。寫劇本才是面對大眾的方式,變成了作者與人之間更基本的關系,影視是聯絡全世界人的一種更基礎的媒介類型。因此,80后里最能寫的韓寒和郭敬明都去拍電影了。
? ? ? ? 石康說:“寫東西對我來說就是賺夠生活費,對其他的、生活費之外的事兒我沒什么關注了。以前是有的,在二十多歲很窮的時候。那時候對未來還抱著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想象當我寫出了一部力作之后會發生什么,后來也都知道了。寫劇本對我來說慢慢變成職業化的事情,職業作家和職業編劇就是去上個班、賺個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