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上世紀80年代的許多港式翻譯,總會讓我們這一代人沉醉得不能自拔,“波姬 . 小絲”就是極品之一。
將Brooke Shields譯成這個名字,是很需要些想像力的。魯迅先生的翻譯風格很講政治,因此要求“硬譯”,因襲而來,大陸的翻譯進入“新華體”。諧音毫無問題,意趣卻大打折扣。我曾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波姬 . 小絲”一張回眸倚欄的玉照,驚為天人,可是壓圖的幾個大字讓人大倒胃口:“好萊塢新星布魯克·雪德斯”。
波姬·小絲令人驚艷,演藝業卻乏善可陳,沒什么拿得上臺面的好作品。她身邊男人倒是一個賽過一個:邁克爾·杰克遜、邁克爾·伯頓、利亞姆·尼森......當然,還有阿加西。
直到最近幾天,我們才發現這些男人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大家都吸毒。前面幾個不用贅述,完美的阿加西也吸過毒。他在自己即將面世的自傳里承認,并且詳細描述他吸毒后被ATP查出后,如何編造一連串謊言蒙混過關的。這成為了2009年10月末整個體育世界的頭條新聞。
金童玉女,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阿加西和波姬 . 小絲的形容詞,雖然波姬·小絲比阿加西大了五歲。那個時代兩人高調地出現,波姬·小絲似乎比阿加西還高——波姬 . 小絲是好萊塢著名高妹,1.80米,阿加西在ATP注冊身高是1.81米。
一對璧人不過兩年就勞燕分飛,其中婚姻只延續了十個月。此后阿加西邂逅的格拉芙,也是一位心性成熟的高妹,也要比阿加西大一歲。此前阿加西的女友,據說比他年齡也大了不少。以美國狗仔的推論,阿加西不是缺少母愛,就是心性有不甚成熟的部分。
看看今天這個39歲的光頭的阿加西,很難和15年前那個飄飄長發、眼光如炬的風流少年形象聯系起來。今天的阿加西,成熟和善,臉上總是掛滿微笑,他是網球大使,完美的父親和丈夫,他更是一個在內華達有口皆碑的慈善家和教育家。15年前的阿加西,天才橫溢,離經叛道,“他是一顆沒有定時裝置、不可拆卸的炸彈”,一個對手曾經如是描述他。
更多人愿意把那個阿加西直接描述為“混蛋”甚至“魔鬼”,尤其是越接近他的人,越覺得他的可怕和虛偽。桑普拉斯從來不會在球場飛吻觀眾,阿加西每場比賽結束,都要四向飛吻球場。許多大牌球星,都會對球童極為粗暴,阿加西是個中翹楚:他從不允許身后兩個球童并排站立,哪怕是厭惡比賽,他也要呵斥球童。他對待媒體同樣冷漠而傲慢。
而正是這樣一個另類天才,說出了一句體育營銷時代的名言:形象就是一切,image is everything。
他成長在拉斯韋加斯,父親是伊朗人,亞美尼亞和亞述人血統。運動天賦繼承自父親,因為父親在1948年和1952年兩次代表伊朗參加奧運會拳擊比賽。看看阿加西巔峰期的移動步法,就能知道“世界最佳接發球選手”不是浪得虛名。只是父親的暴躁和苛刻,讓阿加西童年學球經歷充滿了痛苦和淚水,據說他七八歲打球時,只要打錯一個球,場邊父親就會狂暴得大聲喝罵,甚至頭撞護欄。
此后經年,我一位BBC的美女同事,也是伊朗人后裔,在一家倫敦餐廳偶遇阿加西,上前寒暄時提起大家同是伊朗后裔的話題,阿加西立即色變,以“fuck off”結束談話。
他的網球天賦噴薄而出。窮困的父親送他去最著名的波利泰尼網球學校試訓,只交得起八周的錢。波利泰尼看著13歲的阿加西打了10分鐘,然后給老阿加西打電話:“行了,把你的支票收起來吧,教你的孩子我不收費。”
1992年,在桑普拉斯還沒有成為桑普拉斯前,阿加西在發球上網巨人打法橫行的溫布爾登,出人意料地憑借自己的接發球和奔跑能力神奇奪冠。他的飄飄長發和叛逆風格,更讓他成為了一代偶像。波姬 . 小絲自然也為其虜獲。
阿加西的網球道路,卻在這一段風花雪月中跌入谷底。1997年年底,和波姬 . 小絲感情破裂之時,他的排名跌到了147位。他聳著鼻子開始吸毒。
為什么要在多年以后主動坦白這段污點往事,很令人費解。因為阿加西不缺錢,他在內華達的教育慈善事業,十多年來就募集了6000多萬美元。他更不缺名。或許名人出傳記,都需要內幕噱頭,但阿加西不需要。他和格拉芙生育了兩個可愛的孩子,在公眾眼中,光頭阿加西是一個慈愛的圣徒、幸福的天使。
我愿意相信,他講述這段可能讓他現在仍然倒霉的往事,就像他的自傳書名一樣,《直白》(Open)。他用直白真誠的方式,講述自己生命中一段極不直白真誠的往事,或許是跟往事做一次真正的了結。他即將完成從魔鬼到天使的轉變,而最后一步是需要自己真心跨出的。
或許他的內心,仍然是那個無法停止狂躁的魔鬼,總要尋找發泄的通道。天使和魔鬼,究竟能有多大的區別?2006年世界杯決賽上的齊達內,你說他是天使還是魔鬼?
形象就是一切,而一切卻未必都是真實的。至少阿加西用真實的方式,讓人看到了他真實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