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幻小說大師艾薩克· 阿西莫夫說,“我所受的真正的教育…… 來自公共圖書館。對一個家里買不起書的貧寒孩子而言,圖書館是通往奇跡和成就的門,我永遠慶幸不已的是我懂得沖過那道門,充分利用它。”我恍然在這段話中讀到自己的影子,若將“貧寒孩子”換成“囊中羞澀的我”,那幾乎就是我在美國生活的寫照。相對別的物價,美國的書價格不菲,但幸好要看書不一定要買書,美國有極其完善便利的公共圖書館系統,只要是當地居民,無論美國人還是外國人皆可辦理借書卡,無須任何費用。我鑰匙扣上掛的借書卡經常多過鑰匙的數目,而且這些圖書館的分布密度很高,即使是一個小鎮的圖書館,也常會有好幾個分館,以方便居民光顧。
來自舊金山的攝影師羅伯特·道森(Robert Dawson)花了18 年時間,用鏡頭記錄下遍布美國的大大小小的公共圖書館,它們或歷史悠久,或摩登現代,或在偏遠的山區、酷熱的沙漠、甚至風景秀美的國家公園,或在人口集中的大都市,它們的建筑或宏偉肅穆,或時尚簡潔,或只是一間簡單的小木屋,甚或是一輛滿載圖書、穿梭于鄉間的巴士,即流動書車(Bookmobile)。這些照片組成了圖文書《公共圖書館》(The P u b l i cLibrary ) 的主體,中間穿插了十余篇記述或闡述美國公共圖書館的歷史、功能、意義、現狀、變遷的評論散文,出自小說家、詩人、記者、圖書管理員、流動書車司機、社會活動家等各種不同身份的作者之手。
先于圖書館而存在的是讀書的人。17 世紀,率先抵達新大陸的是來自歐洲的移民,或說殖民者,跟隨而至的是他們想讀的書,成箱成箱的書在紐約、費城、波士頓的碼頭登陸上岸,這些書先成為私人藏書,后在主人過世后被捐贈出來,供公眾閱讀。1700 年,英國軍隊的牧師約翰· 夏普(John Sharp )教士將他的藏書悉數留給紐約市,為日后的紐約社會圖書館奠下基石。早期的圖書館采取會員制,會員拿出各自的書匯總在一起,繳納一定會費后便可從中借閱,同時也借此籌措資金購買新書。圖書館精神應運而生。1833 年,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彼得伯勒市(Peterborough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全靠稅收維持的地方性公共圖書館,成為現代社區圖書館的雛形—— 向所有人開放,完全免費。19 世紀末,發明杜威圖書分類法的麥爾威· 杜威創辦了第一所專門培養專業圖書管理員的學校。同一時期,實業大亨安德魯· 卡內基在美國各地及其以外廣泛捐建圖書館,僅美國境內就有超過一千四百座,而每建一座圖書館,卡內基規定,當地社區必須保證支持圖書館的運作,經過一個多世紀后,當年修建的這些圖書館樓目前仍有一千三百多棟在被當作圖書館使用。迄今,美國共有社區型的公共圖書館近一萬七千家。
時下,美國公共圖書館提供的不再只是傳統單一的借閱服務,它也是社區的免費機房和網吧,特別是在一些偏僻或貧困的小鄉村,買不起電腦或家里沒有網絡,公共圖書館遂成了當地居民使用電腦和上網的唯一去處。此外,圖書館還開辦免費的計算機課程,教人們如何使用一些基礎軟件、如何上網求職等各種和當代生活密不可分的技能。隨著新科技的發展,美國公共圖書館也開始提供電子書借閱,新近又添加了流視頻(streaming video)借閱,部分電影電視亦可以直接在網上辦理借閱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