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跟某CEO吃午飯。聊著聊著,他突然拿出一只iPad,劃了幾下,說要給我算個命。算命軟件告訴我,我的事業宮遠強過婚姻宮,將來,我會嫁給一個比我大10~12歲、有學問也有點兒小錢的人。這個結果挺叫人高興。我問,我會閃婚嗎?他搖頭說APP應用瞎掰一下還行,還沒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不過我知道,坐在我對面的這位可是閃婚。十幾年前,他變賣所有股份,湊了一筆幾乎是全部家產的錢,打算二次創業。大概是這個原因加上其他亂七八糟的生活壓力,他的原配妻子離開了他。后來他又結過兩次婚,一次是跟一位志趣相投的女強人。她幫了他不少。幾年前,他有了新歡,是一個比他小12歲的80后。說實在的,在我見過的所有發過財、打定主意要發財、眼見發不了財而著急忙慌的男人里頭,他算是個眉目開闊的人,講話彬彬有禮,甚至有些害羞,但又不慌不忙。不是裝的,是真的有分寸。連這么淡定的人也要結上三次婚,男性的婚姻觀還真是深不可測。
還有個朋友,最近又離了第二次,想要找第三次。他那位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勸他說,算了吧你,男人在45歲之前最好不要結婚,因為男人在年輕時要花太多時間來了解自己,這個過程實在漫長,以至于45歲的時候才將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這時候結婚,婚姻穩定系數更好,萬一結早了,肯定還是個離,還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即使不同意這個觀點,我也不得不承認說,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個事實。我發現,我多少認識點兒的那些商人們,凡是1967~1972年這五年間出生的人,幾乎都已經歷了至少一輪婚戀的跌宕。巧合的是,我發現他們大多數是在2008年金融風暴期間起的變數,而且第二次婚姻一般都是閃婚,短則三個月,長不過半年,肯定結婚。在婚后的生活里,他們慢慢發現,第二個老婆跟第一個其實也沒差別,自己最終還是娶了個更加年輕但是一模一樣的女人。
以我的粗淺觀察和八卦揣測,大多數人離婚的原因并不在對方。事實上,大多數人是因為對自己不滿意而離婚的。人生到了某個階段,獲得的資源越來越多,得到快樂自在的閾值在不斷變高。所謂中年危機,很可能是一種并不存在的生理病態,但毫無疑問是一種完美的心理說辭。這種說辭的大意就是,男人會因為中年危機催生出強烈的不安全感,有生以來,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死,自己可能一輩子也成不了億萬富翁,當年在大學男生宿舍里發誓要泡到的姑娘即使泡到也索然無味,即使泡到,你也會慢慢覺察到一個殘酷的事實:24歲的那個人永遠不是你。
幾杯清酒下肚,有個朋友跟我講,他剛離婚的時候,等于從日常運行如儀長達20年的軌道里被拋出來了,無所適從。他一度想過要出家。他去北京西邊某個寺廟求見住持。住持與其深談說,施主,你塵緣未了,而且你以為我們佛門就是清凈之地嗎?他指一指禪房外頭在跟小沙彌訓話的僧侶,又說,我年紀大了,上面宗教局剛剛給我派下來一個助理,喏,就是要來接我的班的,所以佛門也有辦公室政治的。離開佛門,有朋友給他介紹了個女孩,不到三個月,他就結婚了,又生了孩子,現在過得很好。他給自己在美國念書的大女兒發短信,說,爸爸對不起你,現在有了小兒子,才知道當年對你關照得實在是少。女兒忙于戀愛,沒什么空搭理他。
至于他們都要娶什么樣的女人呢?有一位說了,最好25~30歲之間,沒見過太多世面,也沒見過太多男人,比較崇拜我。他們并不在意執著于鉑金包的拜金女,因為他們深知,愛情的保鮮期實在轉瞬即逝,愛情消失之后,愛馬仕的工廠可不會說倒就倒,用這些自己手到擒來的資源搞定一段婚姻關系,豈不是很劃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