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Apple Watch讓你把對數碼產品和機械表的熱愛統統移情到它的身上。這一切從與iPhone配對就開始了。
啟動——配對
一般機器之間的配對形式都差不多:從電腦發一串密碼到手機上,或是用手機掃一掃電腦上的二維碼,然后單擊個確認鍵就算喜結連理了。而Apple Watch跟iPhone的配對則充滿了蒸汽朋克式的美感:藍牙還是那個藍牙,攝像頭還是那個攝像頭。不同的是,你掃描的是一幅蒸汽朋克風格的齒輪圖案,而不是一張粗鄙的二維碼。掃描之后,Apple Watch和手機上的齒輪圖案開始同步旋轉,宣告兩者配對成功。
你只需要輸入一次密碼

跟手機和電腦相比,手表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它的使用者是非常明確的。從戴上到摘下,Apple Watch默認主人都是唯一的,因此你只需要在每次戴上它的時候輸入一次密碼就夠了。不像手機會反復要求確認你的身份。
你只需要瞥一眼就能知道時間

當你抬起胳膊,并把手腕轉向面前的時候,你會發現Apple Watch的表盤已經被激活了。而等你放下手臂,它又會變回成黑色屏幕的狀態。同過去相比,你不用再從口袋里掏出手機,然后點擊啟動按鈕來查詢時間了。
指尖上的Digital Crown

剛開始使用Digital Crown的時候,多少會有一些不習慣:我很自然地就把食指摁在了屏幕上。然后我很快就意識到了Digital Crown存在的必要性——手指幾乎蓋住了半個屏幕。而你很容易就能適應這種新的設計。
事實上,如果蘋果愿意,他們一定能做出一款不帶表冠的腕表。市面上很多的智能腕表品牌就是這么干的。但是Apple Watch選擇用Digital Crown來實現放大縮小上拉下滑等功能,則不只是從操作的經濟性和效率來考慮的:對于一只大三針來說,表冠存在的重要目的,是給這種簡約的設計帶來一點視覺上的變化。想一想卡地亞著名的藍氣球吧,所有的腕表品牌都不會忽視對表冠的修飾。一個成功的表冠,會為整只腕表點睛。
自由訂制的表盤?

很多品牌都喜歡把訂制作為吸引消費者的噱頭。但是,大眾的審美本來就是良莠不一,如果完全開放個人訂制,只會帶來魚龍混雜。因此,把審美推給大眾并不是聰明的做法。Apple Watch雖然提供了十套表盤,每套表盤還可以自行訂制(事實上,一共可有2百萬種以上的不同組合)。但是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這十套表盤基本上都是沿襲了各大腕表品牌的設計傳統。無論是經典的三針一線,還是簡約的大三針,都遵循了腕表廠商的設計傳統。在所有表盤里,我比較喜歡里面的“動態”表盤,里面可以設置蝴蝶、花朵、或是水母的動態圖案。當你每次抬起手腕的時候,就可以欣賞到蝴蝶振翅、花朵綻放或是水母浮游的效果了。
你不用擔心錯過重要的電話和消息了

很多人會提出疑問:既然Apple Watch必須與iPhone在一起使用,那么我有了iPhone不就夠了?其實,這是被很多人誤解和小看的一個設計。過去,很多人會把手機放在口袋或者包里,結果錯過許多來電和信息,包括重要的和不重要的。現在,Apple Watch相當于把iPhone的通訊終端從手機拓展到了手腕上。不要小看這一個設計,它帶來的是溝通成本的簡化——只要手上戴著Apple Watch,每次在接聽電話或者查看消息的時候,我就不用再重復從口袋或者包里掏出手機,解鎖,回復,關閉,再放回的一系列步驟了。比如有次我在脫衣服時就用手表接通了電話。
再也不會找不到iPhone了!
Apple Watch里面有一個功能很有意思,就是查找iPhone。這個功能適用于知道手機就在屋內,但你就是死活找不到它的場景。我相信,對于很多粗心大意丟三落四反射弧比地球赤道還要長的人來說,這種設計簡直就是解放區的天。什么?怎么找Apple Watch?你能把手腕上的Apple Watch丟到哪兒去?
微信、微博、支付寶都好用么?

現在看來,已經入駐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大多都只開發了最基本的功能。比如微信,里面只有新消息、添加新的聯系人和朋友圈三個功能,并沒有微信支付,不過微信用Dictation聽寫回復準確又方便。支付寶現在有付款碼、余額寶和查匯率三個功能。新浪微博你只能發布兩種信息:步數和熱量,然后查看步數排名和熱量排名。
嘿!Siri!

關于打電話和發消息,蘋果已經提供了一整套視頻告訴你如何操作。我把這些功能挨個試過,跟蘋果官方的說法基本一致。Siri可以聽懂你的每一句話并把它們轉成文字發送給對方。有意思的是,有天晚上,我對著它大吼一聲:“嘿!Siri!”然后我的iPhone也一起被叫醒了。過了一會,有人給我打了個電話,我的Apple Watch、iPhone 6、iPad和MacBook Air一起跟著叫了起來。
Digital Touch——溝通可以更單純

以前,你可以用文字、用語音、用視頻、用表情來告訴一個人:你想TA了。現在,你又多了三種方式:你可以給TA畫一個涂鴉,你可以輕輕扣擊一下屏幕,你也可以告訴對方你現在的心跳。這種設計帶來的變化是:傳遞的方式更加豐富,傳遞的心情更加單純。?
完美圓環!

Apple Watch 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醒我每天12小時,每個小時至少站起來1分鐘,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鼓勵我每天完成我的3個圓環。真正的贏家是每天完成三個圓環的人!每個GQ男人都會有他們的circle story。另外一些體驗是,我知道了我的心跳是每分鐘大約75次,我大GQ25層的辦公室環形通道總長度是187米,我的辦公桌到主編辦公室的距離是37米。?
最愛米蘭尼斯表帶

蘋果給Apple Watch設計了很多表帶,表帶更換起來非常容易。我給它配了2個表帶:一條是塑料的,一條是我最愛的米蘭尼斯帶。除了優雅之外,Apple Watch表帶都可以“注磁”,無論是摘下還是合上,都非常方便。但這種設計在機械表上是看不到的,因為磁性會影響精度,是機械表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如果你試戴一下,很容易就能感覺到它的優雅。
有關續航的報告

蘋果說Apple Watch的續航時間為18個小時,這一點我是能夠接受的。從MacBookAir到iPad,從iPhone到Apple Watch,我至今一直保持著一天一充的節奏,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現在,給蘋果家族集體充電已經成為我在洗漱后,睡覺前必須完成的一件事情。當然啦,好消息是,雖然該充電的家伙們越來越多,但是充電這件事本身會因此越來越不容易被遺忘。對了,Apple Watch的電池從0%充至100%大約需要1小時50分鐘,也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奢侈品?數碼產品?

過去,現代科技產品從來就沒法跟奢侈品走到一起去。原因不在價格,而在于文化上的差異:
奢侈品的特點是經得起歲月的磨礪,讓時光在這里失效是所有設計大師畢生追求的目標。堪稱風華絕代的設計都誕生在一百多年前,至今仍然被消費著。你今晚戴著一塊寶璣5277去赴宴,上面那向一百多年前的寶璣先生致敬的藍鋼指針只會襯出你的得體,成為你和新朋友津津有味的談資。
現代科技就恰恰反了過來。最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最好的一定是最新的。也許你現在握著iPhone 5S還不覺得怎樣。可到了明年的這個時候,當大家都拿著iPhone 6甚至是iPhone 7,而你還掏出一部iPhone 5S,你自己都會覺得不自然。這就是現代科技的消費習慣——所有的偉大都源于對最新科技的極致渴望。
所以,一百多年以來,因為各自從骨髓里透出的高冷,奢侈品跟現代科技就像桃花源記里的住客,雞犬相聞,但一直老死不相往來。
直到Apple Watch入手,戴到腕子上,我才覺得,從這一刻開始,奢侈品和高科技才算是真正地握了一次手。無論是從線性表耳的設計,還是從配對伊始的優雅,你都能從這些細節當中,觸摸到那些腕表大師們,穿過歲月,所留下的智慧與謙沖。
所以,最后容我再說一句,當我們討論Apple Watch如何改變了你我的生活之余,不要忘了,Apple Watch同時改變了設計的思路——如何與另外一種文化交談的思路。這并非顛覆,而是大師與大師之間的握手。

